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简称HLB)是柑橘生产上的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柑橘产业的发展。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黄龙病对柑橘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但前人研究多局限于个别品种且评价指标相对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本研究从广东、江西等地采集了6个不同的柑橘品种,包括:红江橙、纽荷尔脐橙、贡柑、蕉柑、砂糖橘和南丰蜜橘,分别对采自健康植株和感黄龙病植株的果实进行外观、内质、果皮和果肉着色以及感官品质的比较,具体量化了黄龙病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科学评价黄龙病对柑橘不同品种造成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研究黄龙病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目前尚无防治柑橘黄龙病的特效药剂。前人虽做过相关研究,但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仅能从外观症状进行主观判断,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本研究选用6种药剂,分别为:盐酸四环素、噻菌铜、中生菌素、四霉素、宁南霉素和韧自,对广东清远市清新区信达农场8年生感染黄龙病砂糖橘进行树干注射、叶喷及灌根组合两种方式的处理,观察植株的症状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跟踪监测植株体内黄龙病菌的浓度变化,客观评价各药剂对黄龙病菌的抑制效果,为综合防治柑橘黄龙病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龙病对柑橘果实的外观品质影响明显,与健康柑橘果实相比,感染黄龙病的果实着色不正常,明显变小、变轻,单果质量减少20%以上,果实形状发生变化,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显著增大(P<0.05),种子数量及种子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橙类和柑类果实的果皮率增大,纽荷尔脐橙、红江橙、砂糖橘的残渣率亦显著增加;感染黄龙病后,纽荷尔脐橙的果皮厚度增加(P<0.01),但红江橙和贡柑的果皮显著变薄(P<0.01)。2、通过测定红江橙、纽荷尔脐橙、贡柑、蕉柑、砂糖橘和南丰蜜橘健康果实和感染黄龙病果实的内在品质指标发现,感黄龙病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固酸比相比于健康果实显著降低(P<0.05);柑类和橘类的可滴定酸含量升高,但纽荷尔脐橙的可滴定酸含量反而降低,红江橙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橙类和柑类的可食率降低,橘类变化不明显;除贡柑和砂糖橘外,其余品种的果汁率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黄龙病对柑橘果实的内在品质影响明显。3、测定六个品种健康果实和感染黄龙病果实的果皮和果肉着色指标,结果表明所有品种感病果实的果皮亮度及果皮着色强度均降低(P<0.01),而果皮色调角都显著变大(P<0.01);橙类和柑类的果肉亮度增大,而橘类的果肉亮度降低;除贡柑和砂糖橘外,其他品种的果肉着色强度显著变低(P<0.05);砂糖橘果肉的色调角减小,而其他5个品种均明显增大。4、对六个柑橘品种的健康果实和感染黄龙病果实进行感官评价发现,柑橘果实感染黄龙病后甜味下降,综合风味变差,异味明显;红江橙、蕉柑和南丰蜜橘的酸味度增高,而贡柑的酸味度降低,其他品种变化不明显;除贡柑外,其他品种的饱满度显著下降;红江橙、纽荷尔脐橙、蕉柑和南丰蜜橘的化渣性亦明显变差。5、通过树干注射1 g/L的盐酸四环素能够显著降低“Ca.L.asiaticus”浓度(P<0.05),与对照相比,病树的黄龙病症状没有加剧,对黄龙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但经叶面喷施和根际浇灌盐酸四环素后,对抑制“Ca.L.asiaticus”浓度的效果不明显(P>0.05)。其他药剂没有明显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