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三角地区,又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指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其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旅游接待规模扩大和旅游收入增长两个指标未能达到良好平衡的问题,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中三角地区入境与国内旅游流时空变化规律,以平衡并优化旅游流的动态发展,对区域旅游乃至全国旅游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将中三角地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流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近十年其入境和国内旅游接待规模均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以2008和2011年为分界点划分为高速增长、复苏并回升、稳步缓慢上升三个阶段。中三角地区入境旅游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各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基本处于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地区及其城市的国内旅游接待规模均较入境旅游接待规模高。中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属于优质旅游流;而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历年来未有较明显变化基本一直处于1以下,属于低质旅游流;区域内各城市入境旅游流流质远高于国内旅游流流质,且大部分城市国内流质指数处于1以下,属于低质旅游流。同一质量类型的入境旅游流与国内旅游流在流质指数和接待规模上仍有较大差异。中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和国内旅游流影响因素均包括客源地推动力、目的地吸引力、旅游环境三个方面。需要对区域内各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改进和完善,全面升级交通系统,完善邮电通讯、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对各景区景点交通网络进行有效调整和升级改造,优化景区内交通,提高服务水平;从资源出发,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集群化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加强区域合作,创新产品设计、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形象,树立区域特色优质品牌,不断促进中三角地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流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