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教育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它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农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同时对于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教育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等现象,农村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教育要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更新农村教育理念,创新农村教育思路,发挥农村学校功能,优化农村教育结构,提升农村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