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大举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创造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资源环境压力,城市生态系统快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不断产生。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生态宜居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居民生活质量的最高评价和综合反映,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是对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考量。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克服资源环境压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路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阐述了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经验对策,分析了包头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现状和存在的生态宜居城市没有量化标准的问题;产业层次低且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制约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城市宜居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还不完善;城市生态文明理念宣传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包头市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设计;二、是加快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五、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六、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七、是牢固树立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 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对包头市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包头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转型,进而实现早于全国全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