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出口活跃度的不断提高以及GDP的飞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在总体上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区域性贸易失衡的状况,尤其是对美贸易失衡问题最为突出。美国也借此频频指责中国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上和贸易往来中缺乏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认为与中方贸易提高了本国的失业率,降低了本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利于自身经济的良性发展,并经常在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特保和对华反倾销反补贴等问题上与中国摩擦不断,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两国贸易争端日益升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威胁。文章认为,中美贸易失衡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结构性失衡,主要是由当前国际生产分割体系下所形成的“东亚—中国—美国”三角贸易模式以及中国在其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扩大,表面上看是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割体系下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内国际分工,通过出口贸易大获其利。但是,实际上中国在三角贸易中仅仅扮演着组装加工基地和出口平台的角色,所获得的也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加工组装费用。因此,为了揭示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根源所在,文章首先从总体贸易层面定性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美国对中国以及各自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差额现状,从而得出当前中美贸易失衡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结构性失衡的观点。紧接着,在国际生产分割背景下,通过对三角贸易指数的测算研究了“东亚—中国—美国”三角贸易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机理,并以中美间最为典型的苹果手机贸易为例加以补充说明。最后的实证研究则通过建立有关三角贸易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着重考察了国际生产分割体系下各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动态过程,它与国际生产分割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2)虽然汇率对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在国际生产分割体系下并不是唯一关键因素;(3)中国作为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枢纽,从日韩等东亚经济体进口零部件会显著扩大对美贸易顺差,其中以信息通讯技术(ICT)行业最为典型。只要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割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变,中美贸易失衡局面将会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