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25)kV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建立及其参数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现有校准体系中,以低能、中高能为主的连续式X射线参考辐射场,为社会提供了广泛而重要的服务。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脉冲X射线发生设备占比份额不断增大,由于缺少相关参考辐射场和标准,出现了脉冲X射线条件无法量值溯源的问题。为解决在该种条件下受照剂量的监测或质控,亟需建立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本文使用脉冲X射线X光机、频率和宽度可调的高压发生器、冷却系统,并结合其他调节设备与测量设备,建立了(50-125)k V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对脉冲X射线X光机管电压和管电流、辐射场辐射野大小和脉冲稳定性进行测量。设计两种脉冲信号测量的模块,进行脉冲幅度、脉冲宽度、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时间的探测。利用商用电离室、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和光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脉冲剂量开展研究,并对仪表开展了量值传递实验。评估所建立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不确定度。脉冲X射线管电压值与标称值在±2%以内一致,纹波电压在稳定在±0.5k V以内。距离X光机焦点1m处,99%均匀野直径为0.84cm,95%均匀野直径为5.80cm。辐射场散射份额最大不超过0.2%,满足辐射场对于散射份额5%的要求。脉冲宽度设置在(5-6300)ms范围内,测量值与预设值的差异在±0.5ms以内,且该范围的脉冲波形具备参考波形特征。使用TW23361标准电离室进行脉冲宽度1000ms、管电流50m A、不同辐射质条件下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定值,得到N系列辐射质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020-0.118)m Gy/s、RQR系列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1.67-6.17)m Gy/s。参考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得到(50-125)k V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不确定度为4.6%(k=2)。综上所述,所建立(50-125)k V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已具备一定的参考辐射能力,可为主动式仪表等设备提供脉冲场下校准服务。该辐射场将为国内脉冲测量技术研究及脉冲探测器发展提供平台,同时,对辐射诊断用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的建立提供借鉴、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的建立打破了我国核数据发展的瓶颈,不断推动我国的核数据测量朝着更高精度、更宽能区、更多信息等方向发展。Back-n中子能谱的测量不仅是束流特征测量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核数据测量实验的重要依据。此前,Back-n中子能谱主要由基于235U的多层裂变室、结合中子飞行时间方法进行测量。然而235U(n,f)反应截面在部分能区存在共振,能谱振荡明显,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Polymer Solar Cells,PSCs)具有成本低、重量轻、机械性能好和可打印等特点,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单结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经提高到19%,适用于小面积的设备。为了提高PSCs的效率,设计新的活性层光伏材料、器件优化和界面工程已被证明是成功的策略。一个优秀的界面修饰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活
学位
电荷交换反应是研究原子核自旋-同位旋耦合的重要实验手段。本文基于重离子束流上的~3He靶散射实验条件,设计搭建了测量电荷交换反应产物氚离子的TPC-闪烁体探测系统。本文首先通过Geant4软件包构建了完整的TPC-闪烁体探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探测系统的运动学区间与探测系统鉴别氚离子的能力。在对TPC的设计研究中,利用Garfiled++模拟计算了多种工作气体的性质,分析了其参数对于探测器性能的影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满足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且捕食者种群和食饵种群都具有集群行为的食饵-捕食反应扩散系统(?)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支参数,详细分析了该系统与相应常微分系统的唯一正平衡解的稳定性情况,以及Hopf分支的存在性、方向和周期解的稳定性,并且根据反应扩散系统的振幅方程来研究其不同类型的Turing斑图.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该食饵-捕食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
学位
随着核能领域技术的发展和核电站的广泛投入使用,玻璃固化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被公众接受度最高的一种固化高放废物的方式。硼硅酸盐玻璃是一种主要由二氧化硅、氧化硼和氧化钠等组成的玻璃,具有优良的性能并且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适用于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HLW)的固化。但是在长期的地质处置环境中,硼硅酸盐玻璃不可避免地将遭受高放废物中放射性核素和裂变碎片产生的各种辐照损伤。因此研究硼硅酸
学位
寻找兼具金刚石硬度和c-BN化学惰性、热稳定性的新型超硬材料是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由具有高价电子密度的过渡金属和可形成强共价键的硼元素组成的过渡金属硼化物被认为有望取代传统超硬材料。本学位论文选取二元过渡金属硼化物中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但高压物性等相关研究尚存空白的Ti B3和低能稳定结构、相变路径及压力仍存在争议的Ru B3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过渡金属掺杂对Ti B
学位
同位素电池因服役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光照强度弱、温度低的深空探测环境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在极端环境下适用的静态换能机制同位素电池中,普遍存在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基于静态换能机制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的同位素热光伏电池系统,结合现有实际应用最广的温差换能机制同位素电池,将温差换能器件与同位素热光伏系统进行耦合,基于原有耦合研究平台实验数据,建立了热光伏—热电耦合换能部件传热分
学位
上转换发光材料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可以连续吸收两个或多个能量低光子发射出一个能量高光子,从而实现了红外光到可见光或紫外光的转化。而稀土掺杂的上转换发光具有很多优势,例如相对较窄的发射峰,良好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较低的生物毒性,且激发光源采用近红外激光(808 nm或980 nm),拥有更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对生物样品损伤小,不会受到生物样品背景荧光干扰。以Yb3+/Er3+为掺杂离子,Na YF4为基
学位
高电荷态离子参与的电荷交换过程不仅促进了人们对库仑场中量子少体问题的认识,而且对实验室等离子体诊断、生物辐照效应以及天体物理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Ar8+离子相关碰撞过程的研究很少,并且这些研究大多基于光谱技术、能损谱仪和电子谱仪,很难得到全面可靠的总截面信息和散射角信息。因此,基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EBIS低能高电荷态离子平台以及反应显微成像谱仪,本文研究了Ar8+-He碰撞中
学位
原子核数据是核结构与反应问题研究的重要物理输入量,其准确的评估对核能利用与工程开发也至关重要。光核反应通过光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加深人们对于原子核激发特性的认识,对其实验数据开展再评价也列入当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重要项目。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算法,在核物理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将采用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算法,发展有效的评价模型,针对光核反应实验的特征数据开展评估与预测。首先,针对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