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回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人口数量排列第三。回族文化因其与伊斯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平添了几分神秘。散居回族在中国回族中十分具有代表性,他们在现代经济文化发展上、尤其是大众传媒的使用上比西北聚居地回族进步;在回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中,他们既保留着一定的伊斯兰传统,有明确的民族认同,又因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群众的广泛杂居,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本文运用传播学、文化学相关理论,通过散居回民媒介使用与其宗教观念、民族认同、文化变迁的分析,发现对散居回民日常生活影响重大的电视对其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并无显著影响,而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则是以家庭和清真寺为中心的人际传播。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和潜江市总口农场的400名回民作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媒介接触种类、频率、内容、生活观念、宗教观念的调查,分析媒介接触对农村散居回民日常生活和观念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在散居回族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经研究发现,电视在散居回民生活中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提供娱乐等功能,还为他们提供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基础的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农村散居回族有接受本民族相关信息和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需求,可是现有的大众传媒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电视虽然无孔不入,可是关于民族文化的报道十分稀少,以往涉及到回族的新闻中,还有不少歪曲回族民族信仰的报道,由此引起的纷争不断,极大危害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本文认为,电视在中国农村散居回民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存在有线电视网络不完善、商业氛围浓厚等问题;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在散居回民中接触率不高,但这正说明它们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是在技术和内容上开发新的媒介市场,实现媒介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