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例住院颅脑损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分析收集脑外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脑外伤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探讨颅脑创伤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总结致伤规律和顸防对策,为预防和控制颅脑外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颅脑创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受伤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预后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在医院病例系统采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2. 根据研究要求设计调查登记表,再依据脑外伤患者原始档案填写调查登记表(纳入本研究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普通程序处理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3. 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脑外伤患者的受伤机制,受伤主要的时间段,受伤严重程度,人员伤亡特点等;  4. 用SPSSl3.0及相关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情况:总共收集住院颅脑损伤患者1098例,男性患者854例(77.8%),女性患者244例(22.2%),男:女为3.50∶1。平均年龄为(40 ±20)岁。其中21岁~30 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15.2%。  时间分布特点:6-8月份是颅脑外伤的高发月份。从1天的发病时间看,脑外伤发生的高危时间阈为1、11-12、14-18、21、23点。  事故原因:致伤原因中,交通伤最为常见,641例,占颅脑损伤患者致伤原因的58.4%;其次为跌倒伤326例,占29.7%;高处坠落伤83例,占7.6%;暴力伤48例,占4.4%。  病情特征及转归因素影响:以轻型颅脑损伤多见,占 58.4%,其次为中、重型,分别占 23.4%、18.20%。住院颅脑损伤死亡率3.83%。对可能影响预后因素卡方检验,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为:患者年龄段(x2=51.732 , P<0.01) 、脑外伤严重程度(x2=349.845,P<0.01)、是否多发伤(x2=9.845,P<0.01)、是否手术(x2=67.295.136,P<0.01)与预后好坏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病例的临床特征:收集脑外伤病例中,脑外伤好发于青年人,21~30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15.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3.5:1)。致伤原因方面,脑外伤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伤:青年人主要是交通伤为主;老年人脑外伤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和跌倒伤。脑外伤好发于6月份~8月份;一天中,高危时间为1、11-12、13-18、21、23点,与上下班、上下学时间点一致。脑外伤受伤程度上,以轻型颅脑外伤占比较多(占58.4%)。受伤程度越重,预后相对较差。相对青年人,老年人预后相对较差。  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时间、受伤机制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治现状。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交通出行越发频繁,给桥梁造成了较大压力,同时还有许多重量较大的交通工具容易使桥梁质量受损,这就对桥梁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我国公路工程有了快速发展,对于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公路施工过程中,水稳碎石基层处在底基层和面层之间,会将路面载荷传递到底基层,因此对其质量要求较高.但是因为其施工
临时工程作为完成路桥建设主体必不可少的辅助工程,在主体工程的建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大力发展道路桥梁的建设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标准化形象的建设,临时工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科学创新蒸蒸日上,促使各行各业向着更加完善化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BIM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但在电气设计领域中应用BIM技术处于刚刚
顶管施工减阻工艺的应用关系着最终的施工质量以及项目能否正常使用.在砂卵石地层中,由于特殊的地层结构及管土作用形式,对于减阻工艺的确定、减阻材料的选择都有不同的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基建行业的发展,各项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作为工业基础的电建行业,而强化工程进度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到达工期要求的关键.论文从进度计划的编制入手,到过程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内毒素对犬肺动脉压力和体动脉压力的影响,探讨肺动脉和体动脉对不同剂量内毒素的反应性差异,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健康成年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