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意义理论的对比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就是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及语言的意义问题。而从根本上来说,人们怎样看待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也就会相应地怎样理解语言与世界的意义。传统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与世界相对照的符号系统,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描述我们所处的世界。陈嘉映认为语言哲学是在弗雷格、布尔建立的现代逻辑学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共有三个阶段。弗雷格、罗素、摩尔和前期维特根斯坦代表了代表了语言哲学的前期阶段。1892年弗雷格发表了《意义与指称》,认为意义只是通向指称的途径。前期维特根斯坦也同样认为语言与世界是对应的,一个命题是对一个事态的描述,命题是事态的图像。中期阶段的代表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学派,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家们把语言研究从形而上的层面带回到了语言的日常用法里,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奎因、普特南和戴维森等则是后期语言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哲学应该回归到日常语言中去,他不再注重经过分析之后的逻辑语言,而研究语词的意义不再是指称,而是透过生活形式理解其意义,理清迷惑。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虽然自成一体,但是更多的人把他的后期思想归入日常语言学派里。奥斯汀和维特根斯坦一样也是二十世纪日常语言学派的中重要的哲学家,他和维特根斯坦都强调语言的意义与使用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将语言看作一种行为。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这一中心概念,每一种语言游戏都是对语言的一种使用,而语词的意义则暗含在对语言游戏的使用中。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中明确地把语言看作是做一个事情,而不是单纯地描述人类心理及客观世界的事情。奥斯汀在他的论文《一个语词的意义》里用凭借细微的敏锐直觉和严密的逻辑分析指出理想化的语言很有可能误导我们,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实际的”语言。本文依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及奥斯汀的论文《一个语词的意义》和《如何以言行事》中对语词意义的研究与分析,阐述这两位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语言意义理论的相似之处与存在的差异。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认为研究语言的意义要以日常语言为出发点,呼吁我们回到“粗糙的表面。他们都坚持话语也是行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同时,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和“言语行为三分说”都可以被理解为他们各自意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单位。尽管后人经常认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深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然而他们的意义理论除了表面的相似之处,依然存在深层次的差异。奥斯汀认为尽管意义的研究离不开使用,但是他致力于对语言意义与功能做系统的分类。维特根斯坦则反对任何将意义理论化的行为,拒绝对语言意义及功能做系统的分类。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意义理论的差异根本在于他们对哲学目的的理解不同,维特根斯坦主张通过澄清语言中的疑惑最终消解哲学,而奥斯汀则寄希望于把哲学向科学学科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学习一门语言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语言的推广是一个国家传播本国文化及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国际
2005-09-18~2006-09-13期间,在北京南郊房山区、城区西二环和北郊昌平区3个采样点采集了166个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用ICP-AES和ICP-MS方法测量了铅等29个无机元素.南郊、城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快乐源泉,家庭教育为孩子快乐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伴随的心理现象反映了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融入快乐的元素。罗森塔尔效应、德西效应、超
公信力研究是欧美媒介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历史中,从某一类型媒介公信力研究,到不同媒介公信力比较,新兴媒介公信力也被纳入研究视野,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
植物命名研究是传统语言学中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命名时以熟悉的动物形象为原型,提取它们相似或相关的属性通过联想命名植物。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一定数量的汉
对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国推进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防范与跨境人民币资金异常流动相关的风险,促进两个市场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因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内在活动动机,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过
随着近几年来微信的迅速发展,它的多种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平台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兴起。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服务广大师生,须
表达异议本身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在面对面交际中,受制于面子、社会地位、辈分、话题性质等因素,交际者在表达异议时多会采取适当的缓和策略,以减少其中的面子威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