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分码的空间调制的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超高速的传输速率,超大的容量、超可靠性、随时随地的接入。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通信资源却十分紧缺,这进一步需要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作为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传输技术中的一个新型传输概念,很有可能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空间调制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多天线空间复用技术,发送端单天线工作的结构,避免了信道间干扰(Inter Channel Interference,ICI)和天线间同步(Inter Antenna Synchronization,IAS)的问题。SM系统中将输入信息比特分为两部分分别映射到空间天线星座图和信号星座图上,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空间调制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克服了传统MIMO系统的缺陷。因此,空间调制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差分编码的思想,在空间调制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分方案,即差分空间调制(Differential Spatial Modulation,DSM)。差分空间调制系统中,发送端结合差分的思想选择天线传输调制信息,接收端依据差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调方法,差分直接检测法,该解调算法不同于已有的解调算法,根据前后相邻两时刻接收信号向量的差的模值的差别进行解调。差分空间调制可在信道状态信息未知时完成解调,这点也是DSM系统的最大优点。基于空间调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论文简单介绍了SM基本原理和系统模型,深入研究分析了DSM实现方案。首先,对发送端两根天线时的差分空间调制方案进行了具体阐述,包括发送端天线编码方式,不同调制方式下接收端的具体解调步骤。从理论上推导分析了DSM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性能仿真,做出了性能曲线。其次,对发送端四根天线的情况分别给出了两种实施方案,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DSM可在信道参数未知时实现解调,具有较好的抗信道参数变化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就餐过程中点餐便捷性,个性化服务以及贵重物品的安全防护等需求不断提高。无线点菜产品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为顾客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服
本论文重点研究人体局域网中体温生理参数采集、无线传输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   论文在简要介绍人体局域网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以ZigBee技术作为人体局域网系统的网络
TD-LTE是我国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其在系统容量和数据速率方面相对3G技术有显著提升。目前TD-LTE网络仍处于试商用阶段,在未来的一定时间段内,TD-LTE网络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一代移动通系统中,OFDM技术以其频谱效率高、带宽扩展灵活、抗干扰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常被布置复杂恶劣等环境中的分布式网络,传感器节点具有电源能量有限、计算和通信能力有限、节点容易捕获等弱点。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无线通信领域,无论是GSM、TD-SCDMA、WCDMA、CDMA2000、WLAN、LTE,还是LTE-A、WiMax2等都有各自独立的优缺点,任何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都不能独立支持所有
机会网络中由于节点移动、能量耗尽、自然或人为的干扰等因素影响,导致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连接是间歇性的,而机会网络的无线链路连接间断特性对于优化路由协议、改进缓存机制、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自组织网络由于其无需固定基础设施的支持,可快速组网、易恢复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路由协议的设计是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移动
超宽带(UWB)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方式,在高速无线个域网、智能交通系统、无线以太接口链路、探测传感以及精确定位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宽带无
空间光通信系统相比微波通信系统更能实现高速率空间信息传输,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极具发展前景。但大气随机信道和大气湍流效应会严重影响光传输系统的性能,采用基于软判决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