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平剧改革运动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剧即京剧。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当时亦称平剧。20世纪30至40年代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抗战结束的十多年间,延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为了激发广大下层人民抗战救国的积极性以顺应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推行了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实用主义的戏曲改革运动。这一运动的思路和做法所形成的京剧改革“延安范式”的持续被利用,让新中国的戏曲改革史基本上变成了一段政治意识形态对传统戏剧艺术和新型戏剧文化进行全面干预的历史。  鉴于此,本文以抗战背景下的延安平剧为研究对象,以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延安平剧改革的运行机制,深入探讨延安平剧改革的功过得失,从而为今天的京剧振兴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析延安平剧改革赖以支撑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按照改编传统剧、新编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划分,结合每一阶段的历史背景、文学观念和颇具代表性的具体文本来分析不同阶段平剧改革所呈现出的战时文学风貌,同时,总结延安平剧改革在文艺服务于工农兵、适应于政治需要的驱动下所形成的主题先行、题材至上、集体创作的文学创作模式。
其他文献
沈从文是京派的代表作家,对其研究已成为热点。1980年代以来对于沈从文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成果,但从自我建构角度对沈从文进行的研究为数不多,笔者愿意以沈从文的部分作品作
本文对周光镐诗文进行了研究。在明代潮州先贤中,论功业文章,周光镐是比较卓著的一位。他一生勤政爱民,持己廉平,其卷帙浩瀚的诗文撰述具有重要的文学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在诗歌
维迪亚·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是当代文坛一位优秀的后殖民作家。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2001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奈保尔的文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Si基板上镀制了横向梯度分布的Mo/Si周期多层膜。以X射线掠入射反射测量了横向梯度多层膜的膜系结构,在基板65mm长度范围内,多层膜周期从8.21nm线性减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