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以崇州市大坪村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竹林旅游综合体为研究对象,探寻竹林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当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川省竹林风景线的背景下,发展竹林旅游对于推动竹林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竹林旅游综合体对于高质量发展竹林旅游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大量查阅乡村旅游、竹林旅游、旅游综合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旅游综合体的特质,并对竹林旅游中引入旅游综合体概念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竹林旅游综合体理论体系。通过对四川省竹林旅游资源评价以及竹林旅游目的地现场调研、观察记录、问卷调研、访谈交流,分析总结出四川省竹林旅游的发展情况,以及游客的使用偏好度和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竹林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法,以此指导崇州市大坪村竹林旅游综合体规划。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了竹林旅游综合体的概念:以竹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竹林休闲旅游为导向,以竹景观和竹文化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产业融合化、可持续化发展为发展目标,集竹林观光、竹林休闲、竹林康养、竹文化体验、竹林餐饮、度假旅居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产业聚集区。(2)对四川省9个代表性的竹林旅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规划内容的建设现状进行统计,并结合游客偏好度、满意度和旅游资源评价,分析出目前四川省竹林旅游旅游资源与建设情况不匹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层次不齐,旅游产品开发单一的问题。同时,通过问卷调研、访谈交流,了解游客偏好休闲度假(52.3%)、观光游览(51.3%)和户外运动(45.8%)三方面的旅游活动。(3)提出了竹林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法,包含6个方面。选址规划方面,从林分条件、交通条件、地形条件提出了要点;分区规划方面,提出竹林景观观赏区、竹林生活生产区、休闲娱乐活动区、民俗文创体验区、康养旅居度假区、公共服务配套区6个功能分区,并提出各个分区的规划要点;设施规划方面,针对道路设施,提出了车行道、步道的选线要点及材料选择。针对服务设施,从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方面提出了规划设计要点;植物配置方面,针对不同功能分区提出了针对性的植物配置要点及植物搭配;活动策划方面,从娱乐、康养、采摘、文化4个角度对旅游活动进行了设计。(4)对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完成了崇州市大坪村竹林旅游综合体规划。根据竹林旅游综合体规划体系,结合大坪村场地条件,进行方案规划。方案形成了“一轴一环两核六区”的空间结构,并辅以交通设施规划、服务设施规划、旅游活动策划,完成了基于竹林旅游综合体理论的规划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结束,“十四五”规划的开启,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进程当中,人们也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向往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城市街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维持着城市的生态平衡,而且也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首要选择,好的街头公园的展现,也有益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如何建设人性化的城市街头公园是城市在发展和拓展时都无法
学位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继烟酰胺核苷酸(NAD、NADP)和核黄素核苷酸(FMN、FAD)后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水溶性和稳定性的芳香族三环邻醌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体中。作为一种类维生素辅酶,吡咯喹啉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促进机体生长、防护肝损伤、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调节机体自由基水平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由于PQQ在营养健康方面
期刊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全域旅游”理念的兴起,宣汉县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个极具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地区,巴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是宣汉县文旅扶贫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偏远地区且极具人文和自然特色的风景名胜区,目前国内多是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对风景名胜区进行针对性研究较少。本文以宣汉巴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景区自然、人工、人
学位
本文以城市滨水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场所体验”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优秀滨水景观案例进行解读,然后对滨水空间现状问题进行调研,总结了影响滨水空间场所体验的核心要素,在城市滨水区中场所精神的缺失的原因,并分类归纳整理问题,为后文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打好基础。理论部分,以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出人工要素、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三个是影响城市滨水场所
学位
近年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高,追求自然生态、崇尚返璞归真的生活成为人们主流的生活取向,作为成都市环城生态圈的重要载体,城市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承载在满足城市居民在城市范围内的游憩活动。因此,本文将以游憩机会谱(ROS)理论为基础,探究城市湿地公园游憩环境适宜性,同时构建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环境适宜评价指标体系。为充分了解成都市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环境适宜性,
学位
城市公园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园的管理和服务进行优化,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改善城市空间的现代城市品质。智慧城市建设以科学化、智慧化、便捷化为主要特征,其“智慧化”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需求带来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城市公园建设与更新的重要方向。研究德阳城市公园智慧化建设,可以对城市公园管理、服务等要素进行优化,全方位提升公园价值,促进公园活动全时段、全过程决策科学化、服务智
学位
天府绿道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景观建设又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锦城绿道桂溪段的访客量巨大,游憩参与形式较为丰富,形成了巨大的绿道影响力,但在学术等层面研究匮乏,立足公园城市大背景,基于游憩者游览视角的满意度评价,从生态价值、服务设施、游憩体验及社会影响力等角度进行研究,能丰富绿道理论研究体系,提供天府绿道建设在使用方面的信息和参考。为探究锦城绿道游憩行为及游客满意度,本文以桂溪生态公
学位
湿地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由于这类自然资源拥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保护调整作用和功能。本研究拟通过AHP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湿地景区使用后评价评价体系,以四川省红原县日干乔湿地景区为对象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来获得使用满意度结果,针对景区需改进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提高和改进高原湿地景区的建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本研究进一步梳理总结了日干乔湿地景区基本情况,构建起了涵
学位
乡村振兴的提出将“三农”工作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成为乡村休闲农业发展的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在农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旅开发在追逐发展速度的同时忽略了对于乡村特色农业资源的挖掘,暴露出运营模式单一,欠缺规模效应等系列问题,无法满足城镇居民对于休闲农业日益多元化、高级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基于“以农带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视角下的观光农业园开发显得更加重要与急迫。本文从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角度研究
学位
本文中通过对七年级两个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分析,阐述了如何具体落实与践行新课标对有关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