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湿地生态需水量及补水方案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踏湖湿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北端,是鲁中地区最大的湿地,自上世纪60年代,因过度开发和湿地上游来水水质恶化等原因,湿地面积萎缩严重,为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先后实施了马踏湖湿地环湖水系工程等基础性工程措施,湿地萎缩趋势得以控制,但前期的规划设计均未对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所需要的水量进行明确的分析计算,没有具体补水方案,引水补水盲目性大。本次论文结合马踏湖湿地现已实施的工程措施和恢复目标,核算湿地不同生态目标的需水量,并提出合理的湿地补水方案,为马踏湖湿地的修复、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马踏湖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湿地保护规划,指出对马踏湖湿地生态需水量和补水方案进行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明确马踏湖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内容,即维持湿地水量不变、水质不变及维护生态系统功能等3个生态修复目标下的需水量。2、在查阅资料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在生态需水量、生态补水方面的研究方法,细化论文研究内容,确定采用水量平衡法、物质平衡法和生态法对马踏湖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得出了马踏湖湿地在维持湿地水量不变、水质不变及维护生态系统功能等3个生态修复目标对应的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的生态需水量分别是1497.7万m3、2481.2万m3、8850.1万m3;2021.3万m3、1878.6万m3、7672.7万m3。3、通过对马踏湖湿地可引水量和不同保护目标的生态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在建工程实际,确定了马踏湖湿地补水方案,即用中水、矿坑水、天然径流、水库引水作为基本引水水源,客水作为补充水源的补水方案。对可引水量和引客水水量进行了计算,基本引水水源近期、远期可引水量分别为3083.8万m3,5495.8万m3;维持湿地水量不变、水质不变的的生态需水量,以中水作为补水水源。维护生态系统功能的需水量需联合补水。论文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马踏湖湿地生态需水量和补水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得出相应结果,可为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管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调压井是一种常用的水电站建筑物,用于在有压引水或尾水系统中反射水锤压力。由于通常是在岩体中开挖而成,属于地下结构,因此调压井对于围岩地质条件及地震荷载作用较为敏感。目前,关于调压井的抗震研究与抗震设计,大多采用拟静力法。由于拟静力法不考虑围岩与衬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围岩与衬砌结构视作两个独立的体系,因此使得其计算分析结果往往与调压井地震响应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随着水电开发的逐步深入,建于强震
  概述云南桉树引种、选育、丰产栽培及发展利用情况,并对桉树生产、利用提出建议。
调压室作为水电站压力输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是众多专家和设计单位研究的的重点。在调压室的设计工作中,必须正确地选择调压室的尺寸和类型,并通过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加以校验。在水力过渡过程计算中,选择调压室的阻抗系数是整个计算过程的关键之一,如果不能准确地选择调压室的阻抗系数,轻则会影响水电站的安全运行,重则会直接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通常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中,阻抗系数的选择
  重点介绍青刺果食用药用价值,以及对高寒冷凉山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研究了青刺果的分布、生境、自然变异。记述了青刺果造林地选择、栽培密度、造林方法等,对青刺果栽培中的
  本文主要阐述"竹柳"的速生性、适应性、适用性、经济和生态价值等特点和优势,并根据文山州的气候及适宜发展的土地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仅供各级政府及有关
  云南有"植物王国"美称,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很多植物都适于作为乡土树种在昆明种植。本文根据对昆明目前绿化现状的调查,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分析了存在
  自2012年以来,元江干热河谷进行了巴西油藤的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巴西油藤具有与前期西双版纳等地引进的秘鲁油藤相似的开发价值和生产潜力.与秘鲁油藤相比,巴西油藤对元
生态输水改变了塔河下游长期断流的情形,但受上游来水水量的限制,面上的水分补给缺少、少降雨、强蒸发,使得该地区大部分地表具有一个相当厚度的干土层,一些区域地下水位达到
滑坡各项运动特性及坡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稳定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首先,以离散元软件EDEM为计算平台,从坡体滑动速率、颗粒碰撞接触、最终堆积形态及岩体结构破坏等方面研究了滑坡—碎屑流和毛家沟潜在黏性滑坡的各项运动特性。接着,以锦屏电站缆机平台边坡开挖工程为例,分析了是否考虑卸荷效应在边坡岩体开挖过程中坡体应力应变计算结果中的差异。最后,定量计算了不同开挖工况和支护方式对坡体的变形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