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沿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地理学、生态学、农学、林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中,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简称LUCC)的研究与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进行的分析研究都成为了学科内对的前沿的热点问题。所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即某一具体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直观体现,往往是一种由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人文因素、自然生态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得到的变化结果。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学界针对沿海地区这一特殊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数量较少,而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即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政治、人文、自然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与其带来的生态效应的研究,数量则更为有限。因此,本研究选择地处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胶州湾沿岸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首先,研究以2000、2010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及访谈调研,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总结了研究区间内胶州湾沿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了胶州湾沿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其特征。其次,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合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自然、人口、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胶州湾沿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驱动力,重点定性分析了政府政策、产业经济结构演变,人口等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自然、经济、政策三个方面描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第三,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胶州湾沿岸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并进而探索其对于生态效应的影响。从研究意义来看,该项研究可为地方政府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进行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落脚点。本研究不仅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与方法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实践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系统,综合,宏观地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各个因子,参考考现有水土流失定量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污期降雨量,土壤团粒含量,沟壑密度,坡耕地比例,植被盖度等作为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在精神障碍疾病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360例精神障碍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60例健康者为正
在方方的部分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在家庭物质和精神双重困境的压抑下,往往以言语甚至是身心自戕的方式向既成的男权话语体系发起挑战。然而,这些女性形象在“挑战”过后并未
根据猪Toll样受体7基因(TLR7)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直接从三元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三元猪TLR7全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三
提出了“数字黄土高原”的概念,对其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的基础、目标、战略及其发展阶段,总体结构(包括数据组成、数据库结构、投影方式、数据层的组织),和几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包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