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集成技术处理回用洗力废水实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洗车行业的耗水量和产生的污水量不断增加,洗车废水的处理及回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电絮凝技术由于具有去除污染物范围广、无需投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作为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将为洗车废水的处理及回用开辟了新思路。   以回用洗车废水为目的,针对单一的电絮凝技术处理废水效果不理想,借鉴电絮凝一超声、脉冲电絮凝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良好成果,采用电絮凝-超声、脉冲电絮凝两种电絮凝集成技术处理洗车废水。对两种技术处理洗车废水进行了研究。   电絮凝-超声处理洗车废水,以铝板为电极,采用单极式联接方式,考察了电流密度、初始pH值、NaCl浓度、极板间距及处理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需调节pH值,在电流密度为1.500 mA/cm2、极板间距1.5 cm、NaCl浓度0.5 g/L的条件下,处理20 min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此时COD与浊度去除率分别为68.77%、96.89%,出水达到回用水质标准;各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电流密度>电解时间>NaCl浓度>极板间距。   脉冲电絮凝处理洗车废水的实验表明:脉冲电絮凝处理洗车废水的最佳条件是电源占空比为50%、频率600 Hz,电流密度1.125 mA/cm2、处理时间20 min,COD去除率达到70.69%,浊度去除率为96.55%,出水达到回用水质标准;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主次关系依次为:电解时间、占空比、频率、电流密度。   通过电絮凝-超声与脉冲电絮凝处理洗车废水的比较实验研究,可知:在前15 min,电絮凝—超声去除废水COD的效果优于脉冲电絮凝;电解15 min后,电絮凝-超声去除COD的效果不如脉冲电絮凝的效果理想。电絮凝-超声与脉冲电絮凝都能减缓电极的钝化,而脉冲电絮凝减缓钝化的效果更好。电絮凝—超声去除洗车废水COD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而脉冲电絮凝去除洗车废水COD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脉冲电絮凝能节能、减少铝耗;而电絮凝-超声只能较少铝耗,但没有节能效果。与直流电絮凝的成本相比,脉冲电絮凝处理洗车废水的成本节省了47.31%;而电絮凝—超声处理洗车废水的成本却远高于直流电絮凝的成本。因此,脉冲电絮凝工艺处理洗车废水的方法优于电絮凝—超声组合工艺。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兰新高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途径平原、戈壁、沙漠、风沙区等不同地带,这种复杂环境对铺设在沿线的高铁钢轨带来了不小挑战。高铁运行时,钢轨不但受到常
1959年,费曼预言当物质小到一定尺寸的时候,将会表现出与宏观状态不一样的特性。从那时起,纳米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纳米材料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其优越的
氧化锌(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的带隙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达60meV,被广泛应用于光电领域。目前对于纳米氧化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物理法制备高取向的六方纤
结合电动汽车用户大数据的细分需求,本文提出了k-means聚类算法用于对持卡时间、卡内余额、充电效率等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实现户聚类分析.通过将用户划分为长期、短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零件尺寸更小,集成化程度更高,更加精密,并且对零件的相关使用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零件的去毛刺,尤其是对精密零件及超精密零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氧化铝具有较高的硬度,被广泛用作耐磨材料。氧化钛和氧化铝复合可增强氧化铝作为涂层的粘结性,因此氧化铝氧化钛复合陶瓷材料被用作耐磨涂层而广泛应用到工程中。然而陶
本文针对物化性能差异较大的难熔金属钼与非金属石墨的连接进行研究,借助现代测试技术对石墨材料做了微观组织及衍射分析,进一步通过高分辨透射分析其石墨化机理,从石墨材料自身
  铝及其合金储量多,用途广,但存在硬度低、容易被磨损和腐蚀、耐高温氧化性差的缺点,阻碍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微弧氧化技术是一种在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的新技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