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针灸双向调节选穴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jia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泄泻、便秘、遗溺、癃闭为研究病种,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文献中关于这些疾病的针灸处方,得出各疾病腧穴选用规律,再通过比较泄泻与便秘、遗溺与癃闭两组相反疾病腧穴选用规律探析古代针灸双向调节选穴规律,为临床及科研提供依据。  方法:  以《中国针灸文献提要》为基础,检索《中华医典·针灸推拿分部》收录先秦到清末所有针灸文献,根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急病针灸典籍通览》等较权威专著中关于“泄泻”、“便秘”、“遗溺”、“癃闭”的病名记载,确定检索词并进行检索,规范腧穴名称,运用数据挖掘系统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从腧穴、腧穴配伍、经脉、腧穴部位、特定穴及其配伍多维、分层分析处方规律,并总结古代针灸双向调节选穴规律。  结果:  1.泄泻:选用频数高的腧穴依次是天枢、神阙、关元,任脉、腹部、募穴腧穴使用频数最高,配伍项集最多的为“中极→天枢”、“中极→中脘”、“中极→天枢,中脘”、“中极,天枢→中脘”、“中极,中脘→天枢”、胸腹部和背部、下肢部和胸腹部、募穴和其他穴的配伍。  2.便秘:选用频数高的腧穴依次是太溪、太白、照海,肾经、下肢部、五输穴腧穴使用频数最高,配伍项集最多的为“太白→照海”、“照海→太白”、“章门→照海”、“照海→章门”、下肢部和胸腹部、五输穴和其他穴的配伍。  3.遗溺:选用频数高的腧穴依次是大敦、阴陵泉、神门,肝经、下肢部、五输穴腧穴使用频数最高,任脉次之,配伍项集最多的为下肢部和胸腹部、五输穴和其他穴的配伍。  4.癃闭:选用频数高的腧穴依次是阴陵泉、关元、三阴交,肝经、下肢部、五输穴腧穴使用频数最高,膀胱经次之,配伍项集最多的为“大敦,委中→委阳”、“委阳,大敦→委中”、“委阳,委中→大敦”、下肢部和胸腹部、五输穴和其他穴的配伍。  5.泄泻与便秘比较:两者有共用腧穴,单个腧穴在泄泻(便秘)中高频而在便秘(泄泻)中低频;两者均以作用相近腧穴配伍为主,泄泻高频腧穴气海与便秘高频腧穴太白配伍后治疗便秘;两者均以膀胱经选用频数高;泄泻腹部腧穴使用频次最高,便秘下肢部腧穴使用频次最高,两者配伍项集最多的均有下肢部配腹部。  6.遗溺与癃闭:两者有共用腧穴,即单个腧穴有双向调节效应;有单个腧穴在遗溺(癃闭)中高频而在癃闭(遗溺)中低频的情况;两者最高频均为肝经、下肢部、五输穴。  结论:  1.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疾病腧穴选用规律所得结果符合临床,该法可行。  2.单个腧穴双向调节效应:单个腧穴有双向调节效应,但以定向效应为主,所处部位、特定穴身份决定效应方向。  3.腧穴配伍双向调节效应:同向效应腧穴配伍后效应方向不变,强、弱效应腧穴配伍后显示强效应,反向效应腧穴配伍后效应方向改变,反向效应部位配伍后呈双向调节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研究胫腓骨双骨折且腓骨为中段或下段骨折时固定和非固定腓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胫腓骨双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腓骨的处理总结出合理实用的方法。  方法
目的:观察安胃汤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Fas/FasL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安胃汤促胃溃疡愈合的机制。  方法: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50g,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功效,并探讨其机理。  方法:选择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分
目的:观察复方绞股蓝颗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2vo)制备40只大鼠慢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按数字随即表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
目的:借助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从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理论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中药复方——解毒化瘀颗粒拮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腹腔联合注射 D-氨基半乳糖(D-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