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自适应与混合ARQ技术的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dor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链路自适应和混合ARQ结合的相关技术课题作为研究的重点。   首先,论文系统阐述了自适应调制编码和混合ARQ的概念和原理;并详细介绍了两项技术在若干通信系统,特别是WCDMA增强型标准HSDPA中的独特的实现方法。   论文从理论性能分析入手,对基于自适应调制编码的三种标准ARQ协议:停等(SAW),后退N步(GBN)和选择重传(SR)以及改进型的停等协议——N信道停等协议的吞吐量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四种ARQ协议基于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吞吐量表达式。   通过分析HARQ的环路延迟的构成,并针对Chase合并机制下的平均传输次数这一指标进行性能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次数预测的HARQ方案,并且利用扩展信噪比的概念提出了简化算法。   对于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系统来说,引入具有较高频谱利用率的高阶调制方案是在信道条件较好时提高系统的数据吞吐量的有效手段。论文推导了采用高阶调制方式时计算比特级软判决信息的精确算法LogMAP算法和经典简化算法Max-Log-MAP算法。   最后,论文对自适应调制编码系统中采用高阶QAM调制时基于星座图重排的HARQ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3GPP规范中采用的64QAM星座图,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种星座图映射规则的混合ARQ星座图重排策略。
其他文献
由于水雷目标探测回波信号微弱,回波产生机理复杂,散射信号随探测条件具有时变与空变特性,声传播条件不确定等因素致使水雷目标探测问题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制约水下目标主
本论文的工作基本都围绕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展开,对DWCS的上下行链路性能以及无线网络层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论文回顾了移动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以往对分布式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信息的安全存储、安全处理和安全传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攻击手段的日益提高和计算机计算速度的增长,原有的DES密码体制由于密钥长度太
传统的局域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学校、企业、组织,仍然是现在最为普及的网络接入方式之一。此外,ADSL宽带技术也为家庭用户接入互联网提供了方便。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