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林外史》看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失却与悲哀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堪称整个中国封建文化思想以及文人心态的一个小结.其内容丰富而又复杂.该文试图把人物性格置于个体的人与社会四对矛盾的分析中去寻求士人人格失却,揭示文人的不幸悲剧.该文的正文分四个部分,以四对矛盾为标题,分析小说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命运悲剧.一、真性和常性的失衡:侧重分析儒家伦理强调人之个体对群体秩序承担无限的道德责任,使个体完全丧失其独立价值--个性,真性.二、义与利的背离:侧重分析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及其本质以及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分析小说中各种人物的"不义"之心.三、"名"与"实"的错位:主要以小说中诸多"名士"为例,揭示中国封建文人"名不副实"的本质和心理原因.四、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这一部分主要从小说的正面人物入手,分析作者、以及中国封建文人的传统儒家理想,和他们所处的黑暗现实的不调和.揭示文人的失时和悲哀.
其他文献
海子是个诗人,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八十年代是诗歌的年代,但不是浪漫主义的年代.海子在八十年代坚守他的浪漫主义,痛悼人类精神家园的远逝,充满远见又充满悲剧意味.八十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文化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打破了学术文化的封闭状况,带动了社会政权的全面开放,进而带来民意政治的实行;打破了地理隔阂,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增殖,中华
摘 要:通过对柬埔寨木薯种植、病虫害、销售、生产条件和加工利用等情况进行考察分析,阐述柬埔寨木薯生产状况。并对该地区木薯种植生产及产业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柬埔寨 木薯 生产 建议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年均气温18 ℃,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可种植 [1]。由于其具有粗生易栽,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
新时期各体文学中,诗歌较之小说、散文有更成熟的表现.该文的主题便是对这种成因的研究,即对于“新诗潮”源头的考察.局限于材料的限制,该文的论述围绕着“白洋淀诗群”的影
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阳春集》、《珠玉词》基本上属于"酒席文学",冯、晏所采用的仍是花间词所肇始的传
近年来,世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韩国,儒家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儒学是通过博士首先传入韩国的。虽然当时佛教是国教,但儒教却形
该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这是对大众文化理论与现状的梳理和对大众文化美学研究的思考.第二章:大众文化的美学特征.大众文化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代流
作为诗论变革的两条线索,自我真情的肯定和言文一致的走向一直或明或暗地隐含在中国古代诗论体系之中。尤其在中国古代诗论的蜕变期里,二者成为中国古代诗论向新诗诗论变革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