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推广能力有所增强,“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安排农业科技推广项目450余项,完成投资5200余万元,取得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成果20余项,获得省部级农业科技推广进步奖12项,农业科技进步率和贡献率大幅提高,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48%。榆林市推广农业新科技,重点是开展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红枣、羊、油料等七个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的高产创建活动。榆林市依托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截止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100个,规划总面积43万亩,入园专业合作社97个,入驻企业135家。榆林市还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乡、村、户建设。近3年来,共派出农业科技帮扶人员1400名,科技进村2600个,科技入户13600户,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村46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2300户。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制定上,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够重视和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设置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配备不够合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工作条件较差,收入待遇偏低;人员管理缺乏量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二是运行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选题和实施上还是政府主导型,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经费分配不合理;农业科技推广手段落后,推广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足,取得的效果不明显。三是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分布不合理;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素质低下。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财政投入不足和金融支持不足。本文以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分析,并从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员素质和资金投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全文分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研究目标和方法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了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及解决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榆林市应积极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资金投入,以此来加快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
其他文献
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是根据大量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多年累积的电离层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是目前国际应用最广的经验电离层模型,以统计预报的模式反映了平静电离层的平均状态,
1,作品拍摄内容《桑蚕的一生》是在生态电影理论的启发下的一种尝试,该片历经近一年的拍摄,将蚕的一生按孵化(包括产卵、孵化)、蚕宝宝在长大(幼虫期)、结茧(包括结茧、蛹)和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学者为之展开大量研究,特别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现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围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核心问题,
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2011年,IASB正式发布公允价值的IFRS13准则。而我国也在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12年发布《公允价值计量(
【正】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所处历史阶段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正确开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所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目前史学界仍在流行一种观点,即
《世说新语》一书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情理世界,其时人们率性任情,蔑视礼法,把“情”抬到空前的高度。魏晋人重情有其思想背景,即魏晋玄学的兴起,促使当时的思
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化、生产规模小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理论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隐含其成员共同利益的需求,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其一定规律性。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剧增,更多的员工会感到
汽车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承载着城市每天繁忙的交通任务。而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汽车从90年代的奢侈品地位,逐渐地过渡到当前几乎为必需品的地位。参考中国汽车
近年来,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视频算法在监控安全防范系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存在两方面的缺点:一个是对天气条件比较敏感,尤其是在能见度较低的雾天条件下,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