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作者于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用活体观察和染色制片方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研究工作的总结。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137种,其中包括10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和7个未定名种。隶属1门3纲12目42科62属。在该保护区中按照植物群系及海拔高度共设20个采样点,太统山蔷薇灌丛为物种数最多的样点,共鉴定到62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3纲8目22科26属。后峡青刚栎林1~#为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样点,鉴定到的土壤纤毛虫隶属于3纲10目28科34属50种。此外,还对20个样点中相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与各样点的微域环境有密切关系。对该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毛目(Hypotrichida)、肾形目(Colpodida)和前口目(Prostomatida)是三大优势类群,这三个类群的种类占纤毛虫全部种类的66%,其中又以下毛目(Hypotrichida)最为丰富有18个属33种出现。对该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在培养条件下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优势类群由肾形目、盾纤目演替为下毛目;物种数从培养的第5d开始逐渐增多,到第10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群落相似性)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与其他各地区之间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设有三个功能区:既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与环境因子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纤毛虫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即土壤含水量为影响土壤纤毛虫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森林、荒坡和农田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群落结构的复杂性按照农田<荒坡<森林依次升高,且处于生态恢复阶段的荒坡在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上表现出了明显的过渡性。以上结果表明,已经退化的生态环境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土壤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呈现梯度增加和复杂化的趋势。
其他文献
山东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山东“T”字形调水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
在水泵输水系统中,泵站水锤现象(亦称泵站水力过渡过程)经常发生,产生泵站水锤的原因很多,如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事故停机以及自然灾害等。停泵水锤的危害是巨大的。水锤事故
本文针对水轮机叶片的特点,结合曲面造型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了水轮机叶片的Nurbs曲线曲面造型问题。主要工作有: 第一,完成了叶片与任意平面求交问题的研究,提出分割-迭代-拟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从有限元法计算分析和试验上探讨了圆柱体横向劈裂测定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圆柱体横劈的方法得到混凝土的抗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