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不懈追寻:主体间性视角下的《三个高个子女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8年发表《动物园故事》以来,爱德华·阿尔比笔耕不辍,不断带给读者惊喜。继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之后,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又一位重要的经典剧作家。阿尔比采欧洲荒诞剧派之所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人际关系、存在本质、生死等问题格外关注。主体间性概念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最早由胡塞尔提出,它建立于主体性概念的基础上,强调普遍联系和共同存在。不难发现,阿尔比的剧作十分关注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如:陌生人之间的冲突、夫妻之间的战争、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内心多个自我之间的协调等。而在阿尔比的“传记”作品《三个高个子女人》中,这种主体间关系的发展得到了更全面的展示。因此,本文以主体间性思想为指导,结合阿尔比与其养母之间的关系,探讨《三个高个子女人》中主人公自我追寻的过程。首先,论文对阿尔比的戏剧以及个人生活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国内外有关阿尔比及其剧作的研究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其次,从主体间性的理论视角出发,论文对《三个高个子女人》中的主体间性思想进行了认真分析。从主体的独立和主体的共存两个方面入手,作者对存在于夫妻、家庭成员、男(性)女(性)等主体之间的隔阂现象进行了考查,揭示了阿尔比所要表达的个体与他者共在的思想。再次,论文分析了该剧主角自我追寻的过程:从自我迷失到觉醒,从虚假的自我到真实的自我;指出:主人公在柳暗花明之后,终于领悟到幸福即在当下,在与他人交往之中的哲理。最后,论文将剧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对主体间关系的思考与阿尔比的个人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考察,从而挖掘阿尔比主体间性思想产生的渊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得出结论:《三个高个子女人》通过描绘人之孤独和理想之黑暗的图景,旨在揭示完满人生来自于和他者交往之中的哲理:借助于剧中女性们的成长经历,剧作者试图告诉观众,幸福即在当下,自我掩藏在他者之影中。
其他文献
概述了国内外林产化学品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简要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产化学品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包括生物质分泌物、生物质的提取及生物质的绿色平台化合物。最
板材余料的自动生成与管理是钣金自动套排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决定该系统实用与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探讨采用图形跟踪技术对排料图自动或交互生成余料图 ,并通
乔治 艾略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她公然蔑视正统的叛逆行为使她长时期为英国上流社会和体面家庭所放逐,但在文学创作上,她却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为英国留下了璀
在现代加工制造领域中 ,刀具的性能严重地影响着被加工产品的质量 ,而对刀具进行修磨是保证刀具质量及延长刀具寿命的有效方法。本文详细讨论了立铣刀的数控测量修磨原理及其
恭维赞赏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是社会的"润滑剂".作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恭维赞赏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能够增进人与人
马克辛·洪·金斯敦(中文名汤亭亭)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一位美国华裔女性,她既被美国主流社会文化所排斥,又得不到多数美国华裔男性作家的认同。这种“双
利用H2S诱导的2,4-二硝基苯醚水解反应来阻断传感器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PET),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H_2S传感器。传感器对H_2S具有显著的荧光增强响应,其荧光强度可以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伟大的现代派女作家,对文学写作及评论都做出巨大贡献。许多评论家认为《到灯塔去》是她的最佳作品,在其创作过程中,伍尔夫贯彻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写作技巧
该文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2级106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练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中词汇策略的使用
本文以语料库为基础对英语说明文、汉语说明文及英语专业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的说明文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对比,其目的在于,一是探讨三者在语义关系类型和语义关系顺序方面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