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纬地区GNSS电离层闪烁特征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离层闪烁对星基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的正常工作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南方的低纬地区属于电离层闪烁频发地带。随着GNSS的广泛应用,研究中国低纬地区GNSS电离层闪烁的特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GPS卫星L1C/A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特征已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随着GPS的现代化,已有部分GPS卫星发射新的民用信号L2C和L5,这些新的民用信号能更好地满足民用需求。但是,对GPS卫星L2C和L5信号以及GLONASS卫星各频率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特征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对安装在桂林的GPStation6多频电离层闪烁监测仪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GNSS闪烁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首先开发了分析和处理GPStation6多频电离层闪烁监测仪观测数据的程序。然后,分析了GNSS卫星(包括GPS、GLONASS、QZSS和 SBAS卫星)L1C/A信号幅度闪烁的逐月变化特征。接着在相同的电离层闪烁环境下,对同一颗GNSS卫星不同频率信号的闪烁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闪烁期间,同一颗GNSS卫星不同频率信号的幅度闪烁指数S4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很强,且信号频率越低幅度闪烁越强(即S4越大)。与L1C/A信号相比,L2C和L5信号更容易发生失锁现象。然后利用GPS和QZSS卫星的三频观测数据计算电离层TEC,发现由L1C/A-L2C载波相位组合计算得到的相对TEC和由L1C/A-L5载波相位组合计算得到的相对TEC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这表明,由于GNSS卫星发射第三个频率的信号,电离层TEC的计算将会有更多选择。最后研究了GNSS电离层闪烁与TEC耗空的联系,发现桂林地区的GNSS幅度闪烁总是伴随TEC耗空现象,说明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桂林地区的电离层幅度闪烁是由等离子体泡不规则结构引起。⑵利用2012年1月至12月的桂林(地磁纬度:15.04°N)、深圳(地磁纬度:12.64°N)和三亚(地磁纬度:8.33°N)的GPS闪烁观测数据,对中国低纬地区不同台站的GPS电离层闪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三个台站GPS电离层闪烁的逐日变化、逐月变化和地方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亚的电离层闪烁发生率比桂林和深圳的大,但闪烁强度比桂林和深圳的小;深圳的闪烁发生率和强度均比桂林的大。三站电离层闪烁均表现出典型的季节变化特征,即春秋季的闪烁发生率、强度和历时均明显强于夏冬季。对于三站,无论任何季节,三亚的闪烁发生率最大且历时最长,深圳次之,桂林最弱。三站的闪烁事件主要发生在地方时19点至次日凌晨4点。三亚闪烁开始时间比桂林闪烁开始时间大约提前1.2小时,比深圳闪烁开始时间大约提前30分钟;深圳闪烁开始时间比桂林闪烁开始时间大约提前40分钟。
其他文献
返航作为导航任务中重要的一环,对无人机的费效比和再利用率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无人机产品主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返航,但GPS信号的自主性差,易受干扰,复杂城市环境中,常发
太赫兹波光子能量远小于X射线的能量,不会对人体产生电离辐射、安全性好,因此,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生物组织含水,水对太赫兹波
近代临床医学之父、英国著名内科医师Thomas Sydenham说过:“一个人的动脉有多老,他就有多老。”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着人们身体、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做好心血管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其他脑成像技术相比,价格低廉、时间分辨率高且不会对受试者产生副作用,因此而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氧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物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问题的日趋严重,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实时、高效以及准确的综合控制系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交通安全领域。因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