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产业之经济学分析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77次 | 上传用户:chy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网络经济、信息产业、创意产业以及网络游戏相关理论回顾的同时,分析了网络游戏产业的演进路径,并以此作为后续深入探讨的理论基础。随后明确了网络游戏的定义以及分类,并简述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韩国、美国、日本三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概况。从本世纪初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在我国正式运营至今,市场的蓬勃发展、资金的迅速聚集、竞争者的大量介入以及用户的成倍增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使我国的网络游戏行业迅速形成一条由游戏开发商、游戏运营商、游戏渠道商、电信运营商、网吧及最终用户(即游戏玩家)所构成的产业链。伴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游戏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原创民族网络游戏已经占据中国游戏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企业赢利能力普遍增强,梯型结构已经形成。目前国内网络游戏产业大致存在着四类商业模式:自主产权模式、代理运营模式、综合门户模式和电信运营模式,并形成了由游戏计费卡收入、虚拟道具收入、广告收入、会员收入、电信收入以及游戏周边衍生产品收入等多元化的赢利模式。由于网络游戏能够把大量的玩家聚集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在排除了一些不利于游戏的因素之后,让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现自己,人们完全可能超越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层次,而在这个平台上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也正因此,人们为了在网络游戏中获得这种满足感,往往会存在着一种不顾一切消费的冲动,这就是网络游戏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根本原因。同时部分游戏运营商为了追求高利润,也会间接地刺激玩家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但随着玩家逐渐从虚拟的世界走出来,消费行为必将实现“非理性”向“理性”的回归。虽然法律尚未承认其合法性,但目前虚拟财产交易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笔者认为,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并且应该归玩家所有,同时虚拟财产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出现,不但为虚拟与现实之间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同时也促进虚拟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政府所要做的并非是强制禁止交易,而是应该建立并完善虚拟财产的立法制度,规范各方的交易行为。在网络游戏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文化将成为决定网络游戏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网络游戏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将不断融合,并由此打造出新的产业链。虽然网络游戏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该产业目前并未获得社会的普通认同,由于网络游戏自身的特点以及运营商为了追求短期利润的“短视”行为,使得网络游戏产业具有相当大的社会“负面”效应。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以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以健康的理念引导市场,同时鼓励网游企业自主创新,弘扬民族文化,从而保证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其他文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到了“下半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
碎屑岩油藏整体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后,面临含水上升加快、产量递减大、后备资源不足等挑战,稳产上产难度大。塔里木油田受油藏储层深埋藏、高温度、高矿化度、稀井网等不利因素
  非典起因于疫毒病邪,根据其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建议称其为"肺痹疫".其病机特点突现一"毒"字,外邪引致湿热蕴毒,表里郁闭,再至湿热毒盛,表里俱实.且根据其在病程中外邪引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这在很大程度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三叶木通为木通科木通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是药用、食用、观赏皆宜的野生果树。主要分布在华北至长江流域北部,野外主要生长在低海拔山坡林下草丛中。喜阴湿,耐寒,在微酸、多
Notch信号通路是一个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与分化、肿瘤发生等。Notch信号通路激活导致Notch受体发生两次切
<正> 在驻肯尼亚的华人中间,广为流传着一个令他们骄傲和自豪的故事:1984年,肯尼亚举办了国语——斯瓦希里语全国比赛,数万人同台竞技,结果却令肯尼亚人大为震惊:第一名竟然
针对空间局部密度变化和需要用户输入参数的空间聚类问题,提出自适应局部密度变化的空间聚类方法。借助Delaunay三角网构建空间邻近关系的优势,首先给出点密度的度量标准,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革命老区
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多样、便捷的出行方式,高铁以其本身具有的快速、安全、准时、运量大等优点,在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中脱颖而出,日益成为短途出行乘客的理想选择。高铁的内部空间设计是列车设计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乘车体验,影响到人们对列车的评价。目前我国高铁列车在乘客需求、服务设施、空间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缺少相应的人文关怀。本文将人机工程学作为理论支撑,引入短途高铁列车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