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提高我国目前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使用效率,通过调整经费分配方式促进村级卫生人员服务态度及服务行为的改善,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绩效的改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工作量测量的一般方法和针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量测量方法,以及经费差异化支付的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头脑风暴法、文献研究法、个人深入访谈法分析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差异化支付要素,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机构经费差异化支付要素框架;通过现场调查以及个人访谈法,筛选村级卫生人员有能力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现场调查,测量村级能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对工作量。【结果】(1)国内外关于医疗卫生人员工作量测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测量中,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工作量的研究较少。有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测量的研究中,多数是以时间作为分配系数来核算服务项目成本,而结合时间和劳动强度来测量工作量的研究较少。萧庆伦教授的“以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相对价值量表”(RBRVS)综合考虑了医生工作的脑力付出、技术及体力付出、风险精神压力和劳动时间来评价临床医生的工作量,本研究借鉴RBRVS理论,采用相对值法测量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对工作量。(2)亚当.斯密和萨缪尔森的差别工资理论为差异化支付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工资差异化理论从工作内容、服务提供者素质、服务环境及条件三个方面为分析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差异化支付要素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3)通过理论分析、个人深入访谈、专家咨询构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差异化支付要素指标框架,最终确定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差异化支付要素指标16个,分别是:单位工作量、服务数量、服务普及率、考核达标率、疾病控制率、居民满意度、医学教育背景、执业资格等级、专业知识考核得分、公共卫生工作年限、交流障碍、身体障碍、居民对村医信任度、交通条件、服务半径、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比率。(4)通过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筛选出村级卫生人员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9项,基于RBRVS理论测量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对工作量。【结论】(1)现阶段,在村级实施以工作量为核心,综合考虑服务质量、服务提供者素质、服务对象接受能力和服务环境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经费差异化支付方案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又是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使用效率的现实需要。(2)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差异化支付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可以长期存在,但是不同的差异化支付要素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及地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差异化支付要素也要进行动态管理,各个地区的差异化支付方案应该是一个以工作量为核心,公平的,动态的,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