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源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特性及强化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消化是实现城市有机废物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当前,混合收集的城市有机废弃物存在无机杂质多、厌氧消化体积大、设备易磨损等瓶颈,而分类收集的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差异性大,厌氧体系易出现营养失配、产气效率低、运行失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我国城市有机废弃物领域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机械挤压分质、联合调质、预处理强化等策略,开展了机械挤压、混合比例、低温碱、水热预处理等过程参数对城市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强化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考察了混合收集城市废弃物机械挤压分离有机质(Extruded organic fra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挤压OFMSW)的厌氧消化性能,及其强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效应。结果表明,机械挤压OFMSW产气性能良好(334~430 mL/g VS),且在220天半连续运行过程中性能都十分稳定;挤压OFMSW联合调质可使失稳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VFAs由3139 mg/L降至48 mg/L,容积甲烷产量恢复并稳定在2558 mL/L/day,显著改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挤压OFMSW与餐厨垃圾有机组分性质相当,但挤压OFMSW中金属微量元素(Fe、Co、Ni、Mo等)是餐厨垃圾的5~150倍,该类金属微量元素在OFMSW长期连续厌氧消化稳定和恢复失衡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2)考察了联合调质策略对三种典型的大宗城市有机废弃物(城市污泥、餐厨垃圾、植物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强化效应及废弃物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污泥显著提高了餐厨垃圾消化系统稳定性;植物垃圾单独消化系统甲烷产率较低(196~199 mL/L/day),与污泥或餐厨垃圾联合消化获得显著提升(596~1696 mL/L/day);植物垃圾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存在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比例为1:1时联合消化指数(CPI)达到1.19。qPCR结果分析表明,污泥与餐厨或植物垃圾联合消化系统中古菌的数量(6.7×1010 copies/mL和2.0×107 copies/mL)显著高于餐厨垃圾单独消化系统(6.9×108 copies/mL)和植物垃圾单独厌氧消化(4.8×105 copies/mL),且古菌比例由0.4%和1.7%分别提升至17.1%,系统菌群结构更均衡,菌群协同代谢性能增强。(3)针对城市废弃物中植物垃圾生物降解速率慢的问题,本论文考察了低温碱处理方式对植物垃圾厌氧消化的强化影响。批式厌氧消化实验表明,碱处理后植物垃圾厌氧水解速率最高提升1.58倍,甲烷产率提升11.5~34.5%,其结果可归因于碱处理促进植物垃圾表面形成多孔结构、降低了结晶度(1.5~26.8%)和促进了木质素去除;半连续实验中也验证了其有效性,碱处理后植物垃圾的甲烷产率提升78.5%,甲烷含量从56.1%升至65.1%,沼气质量显著改善;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碱处理植物垃圾消化系统中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和拟杆菌(Bacteroides)两菌纲细菌丰度显著提高(69.5%vs 51.3%),该类菌群可以有效强化消化系统对植物源纤维素类物质的水解酸化能力,而碱处理未改变以甲烷丝状菌为主的古菌结构(92.4%),系统仍以乙酸型甲烷化路径为主。(4)针对限塑令带来的聚乳酸(PLA)等可降解塑料垃圾的产生现实,本论文考察了PLA塑料厌氧处理性能,以及水热预处理强化PLA塑料中温厌氧消化的效能。结果表明,在中温厌氧系统中,PLA塑料水解速率较慢(k<0.001 day-1),146天后甲烷产率仅为37~51 mL/g VS,而在高温厌氧消化系统中,PLA塑料需146天方能接近理论产率(399~443 mL/g VS),T90仍较长(96~135天);菌群结构分析表明,虽然高温厌氧中栖热醋酸菌(Thermacetogenium,27.4%)、醋酸球菌(Acetomicrobium,18.3%)、突尼斯废水袍菌(Defluviitoga,17.8%)细菌和氢型甲烷菌热杆古菌(Methanothermobacter80.1%)可实现PLA的甲烷化,但效率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水热预处理可使PLA塑料厌氧消化水解速率提升至0.111 day-1,甲烷产率显著提升至1590%,降解周期缩短(13~30天),LC-QEMS分析揭示水热预处理可促进PLA塑料中酯键断裂,降低PLA塑料聚合度,强化其厌氧产甲烷性能。
其他文献
结构催化剂由于具有传质增强、压力降较低、易分离等优点,能够对反应动力学、对流传递及物质扩散等因素独立优化和调控,在多相催化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具有特殊三维结构的结构催化剂可以极大的促进物质传递,但是传统挤出式制备方法很难加工具有复杂形状的基底结构,且难以在基底上涂覆催化剂层。基于此,本论文将3D打印和激光烧蚀等现代数字化加工技术与界面性质调控结合,构筑既能强化传质又具有高
多年冻土的稳定性预测,季节性冻土的冻融灾害,以及人工冻土的强度与开挖效率平衡问题,是影响寒区和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该类冻土的稳定、冻融变形和强度等力学问题与其温度场密切相关。受土中水的非线性冻结影响,冻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和相变潜热等热学参数呈现随负温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受加热-测温方法引起的冻土中冰体融化影响,常规物质的比热和导热系数测试技术并不能直接用于冻土测试。同时,将非线性的热参数用于
设施选址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生存根本之所在。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企业不仅要关注经济目标,也要注重环境影响。为有效控制碳排放,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碳排放政策,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其设施选址策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多元化,可以同时为消费者提供
随着时代发展,机器学习算法所使用的数据维度以及样本数量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传统的聚类算法的假设已不再有效,其时间复杂度不可接受。针对以上挑战,本文从子空间聚类,多视图聚类,深度聚类3个角度研究聚类算法。本文调研了三类算法中的发展现状及代表性算法,并且从中发现了四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针对子空间聚类算法中存在的子任务相互依赖问题,第三章提出使用成对约束打破子空间查找和子空间样本分配的相互依赖
自公元1239年起,蒙古军事占领西藏,“政教合一”就成为蒙古统治阶级的政治理想,藏于蒙古族人民的基因中,寺院建筑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载体,成为蒙古族产生城市文明之后最重要的建筑文化景观。汉藏建筑文化的融合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重要特征,建筑类型十分丰富,“汉藏结合”的模式难以有统一、明确的解释框架。自公元1578年起,藏传佛教再次传入内蒙古地区,在其生根、成长的过程中完成了汉、藏两个民族建筑文化
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已被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尖端技术领域。透波复合材料是高速飞行器的关键材料,随着高科技和国防军工的发展,对透波复合材料的宽温域介电稳定性及其热性能、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飞行器(飞行速度在4马赫以下)对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需求以及已报道的邻苯二甲腈树脂不能兼顾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问题,本论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将刚性三官能度单体和支化结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作为承载生活的主要空间,占据了人们近2/3的时间,势必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居住建筑室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即1)许多暴露-效应关系还不能定量表示;2)室内环境风险因子(参数)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仍不太清楚,健康效应并不是都明确;3)室内环境以外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会对健康产生影响;4)暴露和效应与时间有关(如每日、每周、季节性等)等,
水资源紧缺与能源危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持续改善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因此,开发以“能量回收”为目标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发展。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耦合了厌氧消化与膜过滤,反应器在膜截留作用下,可实现对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解偶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甲烷效率,被认为是实现污水能量回收的重要方法。但传统膜过滤无法截留溶解
相依关系普遍存在于事物之间,探究其中的关联关系是相关性分析的任务所在.从概率统计的角度来说,联合分布蕴涵了研究对象的信息.Copula理论将多变量的联合分布拆分成一元边际分布和连接它们的Copula函数,这为表达灵活复杂的多元联合分布特征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也使得Copula函数在构造非线性相依度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等各个领域.本文借助于Copula函数,分别针对随机变量间的
吴鞠通博通诸科尤擅温病,对妇产科疾病的辨治独具一格。本文通过对其临床诊治妇产科疾病的思想进行探析,发现他对于妇产科疾病的诊疗坚持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月经病推崇"调经先以胃气为要""通补奇经以调经",谨守病机辨证调经;产后之病根本在于亡血伤津,产后瘀血当论虚实;产后虚实宜补宜泻;产后虚证辨其寒热,随证治之,做到"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保胎安胎论从中下二焦。治疗方面,遣方用药究其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