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我国流动人口占农业人口的40%以上,农户非农就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在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并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根据国家第三次农业普查,年底全国50亩以下的小规模农户有2.6亿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土地规模依然偏小。兼业小规模农户在不放弃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可以用非农收入增加优势弥补劳动力缺失,即通过机械投入弥补家庭劳动力不足问题。然而,自购机械往往费用较高,不适合小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从农业分工的角度解决了上述问题。2018年和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强调要“通过扶持各类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组织,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推进面向小农户的生产性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因此,“在半工半耕”兼业化常态背景下,探讨非农就业对小农户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影响机制及怎样能够对小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农户非农就业对小农户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影响,通过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进行分类,重点探讨机械替代劳动力类别下,非农劳动力农忙时协助农业生产对农户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作用,进而开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估计方法,研究非农就业对小农户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非农劳动力占比对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有促进作用。(2)非农劳动力农忙时回家协助生产会降低生产性服务采纳概率。(3)不同类型兼业农户生产性服务采纳行为存在差异,相比于Ⅱ兼农户,Ⅰ兼农户采纳生产性服务概率更高。具体表现为Ⅰ兼农户,非农劳动力农忙时回家协助生产会降低劳动密集型环节及技术密集型环节生产性服务采纳概率。Ⅱ兼农户,非农劳动力农忙时回家协助生产仅在劳动密集型环节会降低生产性服务采纳概率。为此,应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针对不同非农就业农户提供精准优质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专业化,全面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