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家庭观的毁灭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病痛折磨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创作了全部作品:两部长篇小说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说。去世后出版的《短篇小说全集》收录所有短篇作品,于1972年获得“全国图书奖”。读者普遍认为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成就超过她的长篇,某些作品甚至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短篇小说的杰作。批评家纷纷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小说进行解读和剖析。由于她是一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南方女作家,相当多的评论都集中在探讨畸形人物、古怪情节、哥特式恐怖、复杂意象和深邃主题方面。 奥康纳哥特式的小说和她生长在美国南方这一特定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内战的失败不仅对南方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而且对以骄傲和自信著称的南方人的思想意识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遭受了挫折、失败、屈辱和贫穷,美国南方高度珍视家庭的价值。奥康纳认为破坏能够突显珍惜。围绕这一观念,她在短篇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家庭从安定到疏离最终走向毁灭的过程。 首先家庭中亲情的疏离表现为家庭的不完整、家庭关系的淡漠和家庭成员观念上的冲突。这些矛盾隐藏在看似平静的家庭生活之中,却预示着灾难即将临至。渴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交流和理解是奥康纳短篇小说呈现的一大主题,也诠释了宗教意义上“爱的信仰”。在家庭成员的刻画中,奥康纳依借“原罪”的观点阐释世俗世界“人性的堕落”。这些人物的罪恶性表现在:老人对权力的欲望、佃户对旁人的自私、家长对教育的狂热、女农场主对权势的控制、年轻人对理性知识的自我陶醉和小孩对长辈的无礼。人性的罪恶造成了家庭亲情的疏离,也必然会带来家庭的灾难。随后而至的外界破坏势力—闯入者将表面平静的家庭生活彻底撕裂,用极端暴力的方式给家庭中个人、财产和精神生活带来致命的打击,从而使家庭走向命定的毁灭之途。尽管人的“原罪”和闯入者的暴力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奥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操纵学派的理论为基础,旨在研究译者将翻译作为多元文化互动中操纵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工具的现象。通过描写学派、阐释学和跨学科的方法,论证译者进行操纵的必要性,以及弱势
对幽默的关注,国内外给予了很大的重视,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尤其是对言语幽默的探讨,可谓硕果累累。幽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医学教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