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重点高校推行自主招生政策以来,这项新的招生制度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自主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以及自主招生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着人们去思考它、研究它。特别是四大联盟的形成和发展,让人们隐约感到了一种稳定性和规律性,激发了很多学者和专家研究自主招生和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的热情。本文首先对当今自主招生的形势以及自主招生考试中数学试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自主招生是高校人才选拔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随着自主招生制度的不断深入实施,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也在逐年增加,2003年教育部确定了22所高校作为自主招生的试点单位,到2013年拥有自主选拔录取学生权利的高校已经达到90所;在此过程中,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整个变化过程体现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同,比如当代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和专门领域的高级人才。在自主招生考试科目的设置上,数学所具有的基础性、创新性和应有的广泛性等特点,使其在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中一直占据着最为关键的位置。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的分析,了解了当今高中教师与学生对自主招生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以及对自主招生试题的认识。普遍认为,现行的自主招生政策和科目的设置是合理的,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也有人对当前自主招生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担忧,比如现有的自主招生制度功利性色彩明显、自主招生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等等。通过对青岛二中邹明老师的访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与竞赛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教师须关注这一联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高考、竞赛、自主招生中的数学试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对三类考试的命题原则、近三年三类考试考查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以及同一知识点在三类考试中考查的宽度和难度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要求的宽度和深度上,高考要求最低,竞赛要求最高,自主招生要求居中。这与三类考试的功能价值是一致的,高考旨在将高中毕业生大面积的进行区分,自主招生旨在将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一步优中选优,竞赛旨在选拔区分数学尖子生。由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对象是高中学生,因此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兼顾自主招生政策及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的发展变化。针对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特点和规律,建议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学和课程设置如下:一是要注重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教学,并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二是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断提高数学能力;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置与自主招生相关的校本课程。可以预测,自主招生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实施,必将引领高中阶段教学模式的优化变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