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6/E7 mRNA与p16、p53、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lan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浸润型宫颈癌是由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的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可分为High-gradeSquamous Intereapithelial Lesion, HSIL; Low-grade Squamous IntereapithelialLesion,LSIL)发展而来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h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患者的始发病因也为重要影响因素,几乎所有的宫颈癌患者均伴有高危型HPV感染。p16、p53均为肿瘤抑制基因,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参与细胞有丝分裂,为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测细胞增殖的指标。本研究主要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E6/E7 mRNA与p16、p53、ki67表达的相关性,旨在用宫颈脱落细胞(非创伤)预知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发生宫颈癌变的可能性,并且分析以上指标与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明方向。  方法:  实验标本: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宫颈组织活检/锥切或手术标本及其相对应的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标本共405例,其中宫颈癌患者182例,患者中位年龄50岁(28~80岁),标本选取标准:均为初治、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未接受过化疗及盆腔放射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190例:LSIL92例,HSIL98例,患者中位年龄50岁(30~63岁)。同期选取因其他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33例用于对照,均未感染高危型HPV,患者中位年龄50岁(33~78岁)。  实验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OP的方法检测405例标本p16、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杂交捕获二代技术(Hybrid Capture2,HC.2)检测HPV DNA的感染情况,支链DNA技术(branched DNA,bDNA)检测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HPV E6/E7 mRNA与p16、p53及ki67蛋白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们与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建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HPV E6/E7 mRNA、p16及p5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HPV E6/E7 mRNA、p16、p53、ki6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50%,80.61%,89.01%;3.03%,39.13%,64.29%,66.4%;9.09%,20.65%,52.04%,65.38%;3.03%,44.57%,70.40%,74.73%,结果显示阳性率均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强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正常宫颈组织中无HPV感染,LSIL中HPV感染者66例,感染率(66/92,71.74%),HSIL中HPV感染者94例,感染率(94/98,95.92%),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者182例,感染率(182/182,100%),HPV感染率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强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HPV16的检出率最高为45.9%,HPV58位于第二位,所占比率为8.79%。  3 LSIL中HPV E6/E7 mRNA与p16蛋白表达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669;HPV E6/E7 mRNA与p53蛋白表达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440; HPV E6/E7mRNA与ki67蛋白表达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294。HSIL中HPV E6/E7mRNA与p16蛋白表达之间呈现正性相关性r=0.658,P=0.000; HPV E6/E7mRNA与p53蛋白表达之间呈现正性相关性r=0.511,P=0.000; HPV E6/E7mRNA与ki67蛋白表达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183。  4宫颈癌组织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年龄不具有相关性(P>0.05);多重亚型感染与年龄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不具有相关性(P>0.05); p16蛋白的阳性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年龄不具有相关性(P>0.05);p53蛋白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不具有相关性(P>0.05);ki67蛋白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年龄不具有相关性(P>0.05)。  5 HPV E6/E7 mRNA、p16及p53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7.900+3.163×p16+2.693×HPV E6/E7 mRNA+3.414×p53。由此模型可知,p53、HPV E6/E7 mRNA、p16均可进入方程,即都可影响淋巴结转移,按其作用的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p53(OR=30.394,95% C.I.:3.635~254.109),p16(OR=23.636,95% C.I.:4.981~112.158), HPV E6/E7 mRNA(OR=14.777,95% C.I.:2.977~73.341)。此模型判断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特异度为79.38%(77/97),灵敏度为94.12%(80/85),准确度为84.54%(82/97)。  结论:  1 HPV E6/E7 mRNA、p16、p53、ki67的阳性表达均可能会推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  2宫颈病变恶性程度越高HPV感染率越高,且所有HPV感染女性中HPV16为最常见的感染类型,HPV58位于第二位。  3 HISL中HPV E6/E7 mRNA与p16蛋白、p53蛋白表达之间均具有正性相关性,因此可以在宫颈脱落细胞中检测HPV E6/E7 mRNA的表达情况,在非创伤情况下预知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发生宫颈癌变的可能性,从而提前干预和阻断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  4 HPV E6/E7 mRNA、p16、p53、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HPV单一及多重亚型感染情况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5 HPV E6/E7 mRNA、p16、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对预测淋巴结转移与否意义重大,可以用于预测患者在HPV E6/E7 mRNA、p16、p53不同表达的情况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1.了解住院患者护理人文关怀体验现状及对护理人文关怀标准所持观点。  2.构建科学、实用的住院患者护理人文关怀标准,为规范临床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及护理人文
目的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血管外科比较常见的临床问题,也是当前治疗难点与热点。本研究通过分析31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  中国的食管癌发病率较高,其中食管鳞癌(ESCC)的2015年预期新发病例为47.8万例,死亡例数约37.5万例。其5年总体生存率较低,预期2015年预期5年生存率为16.1%。对肿瘤微环
目的:重点探讨成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11年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5例成人患者的住院资料(均以降纤维蛋白和抗
第一部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改变、纹状体内c-Fos蛋白表达
目的:进入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发生频繁,而膈肌在通气过程中发生废用性萎缩导致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由于机械通气原因导致撤机失败的主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 al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是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居消化道畸形的首位。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尤其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
背景和目的: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作为分散注意力方法的一种,能有效分散患者对有害性刺激的注意从而减少疼痛的感知。本研究将虚拟现实用于局麻状态下接受拔牙的
目的:   分析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了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住院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39例,根据小卒中的
7月9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成都市举行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工作座谈会暨相关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四川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斌见证了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