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制备原理及梯度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实现硬质合金耐磨损零部件、切削刀具以及耐冲击工具的高性能化(高硬度、高韧性)为目的,利用SEM、TEM、XRD、EDAX等现代材料分析与测试手段,对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成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制备原理、梯度形成机理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到以下结论: (1) 以WC晶粒度不同的两种混合料粉末为原料,通过分层铺叠方法制备硬质合金,实现了硬质合金双层界面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的梯度变化。研究发现,梯度结构的形成原因,是烧结过程中毛细管力、WC骨架重组以及WC溶解-析出机制的综合作用,使得液态钴粘结相从粗晶层向细晶层迁移。毛细管力导致液相迁移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烧结的初期阶段。 (2) 通过合理确定碳含量、渗碳温度、渗碳时间和渗碳方式制备了具有三层结构的梯度硬质合金。研究发现,过高的渗碳温度以及试样中过低的碳含量对梯度结构的形成不利,渗碳时间延长将增加梯度层厚度。 (3) 建立了扩散原子在液态金属中扩散系数的计算方程。与前人的工作比较,所建立的方程与实际具有更好的符合性。 (4) 建立了低于化学计量碳含量的硬质合金在渗碳处理时梯度层厚度增长的动力学方程。用此方程计算出的梯度层厚度随渗碳时间变化的关系与实际测量值比较接近。 (5) 研究发现,经固相渗碳处理也可获得钴粘结相呈梯度结构的硬质合金。其形成机理是碳原子扩散驱动下的W原子和Co原子的迁移。液相渗碳处理时钴相梯度结构形成主要是碳原子扩散驱动下的W原子迁移,导致表层碳化钨晶粒长大并相互靠近,从而使液态钴向合金内部迁移。 (6) 研究了合金成分、烧结方式、工艺参数等对表层缺立方相碳化物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间歇烧结方式,在脱氮气氛中烧结含氮硬质合金,通过控制烧结体内外的氮活度差,制备了具有梯度结构以及高抗弯强度的涂层刀片。研究发现,烧结体中的氮向外扩散、钛向内扩散是含氮硬质合金形成缺立方相碳化物表面韧性区的主要原因。 (7) 经现场使用试验证明,本研究所制备的具有梯度结构的硬质合金顶锤、涂层刀片以及硬质合金钻齿的使用性能均明显优于常规均匀结构的硬质合金。
其他文献
汽车悬架系统是车辆中极其重要的组件,一个设计优良的悬架系统可以提升车辆底盘的整体性能、改善乘坐舒适度、保证行车安全。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被动悬
作为一部传世名著,《世说新语》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以《世说》为中心的学术研究也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本文正是在前此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世说》学、并借此进行更加全面、深
近十几年,跨界演唱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在国内外涌现出了大批跨界演唱的艺术家,他们这种新型的演唱风格契合了时代,契合了当下人的审美心理,满足了观众对古典、民族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财务信息的普遍方式。盈余管理直接会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影响投资者据此做
本试验,采用土壤培养和溶液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485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氮营养效率的筛选。在土壤培养试验中,设置3个氮水平(0.075gN/kg土、0.125gN/kg土、0.25gN/kg土),重复3次。
本文综合运用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菌根学、微生物学等理论及方法,对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 Kom.)菌根真菌资源、菌根形态学、菌根促生长效应及其对宿主叶绿素含量及代
<正> 一、我国音响产品产业状况及发展情况:我国的电子音响规模大,生产厂达360余家,生产品种786个。其中袖珍机95个,单卡机130个,双卡机380个,组合音响140个。从发展看:两头
随着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作为我国的基础服务部门的邮政企业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因此而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滞后。虽然《邮政法》刚刚修订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
当今世界,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科技创新所推动的,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技术创新源于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力的综合,而R&D活动则是实
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既是城市经济运行的载体,也是最大的存量资产。土地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