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胂类药物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具有抗寄生虫病、促进动物生长等多重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的畜牧养殖业中被大量使用,由于其在生物体内吸收较少,大多数药物以原形的状态随畜禽粪便排出,并进入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有机胂类药物在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中的吸附行为,对于评估有机胂类药物的迁移转归趋势以及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低浓度有机砷化合物(2-氨基苯胂酸)为研究对象,使用了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2-氨基苯胂酸在高岭土,红壤以及沉积物上的吸附的作用,并初步探究pH、温度、Fe3+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2-氨基苯胂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两个阶段,4小时左右即能达到吸附平衡。在快速吸附阶段,吸附率可达吸附平衡时的94.37%。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等温线表现为L型。影响吸附的因素有pH、温度和Fe3+等,在pH偏中性条件下吸附率较低;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很小;而Fe3+加入之后,2-氨基苯胂酸的吸附量增加,且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变得更为显著,同时,吸附量与pH的关系发生变化。2-氨基苯胂酸在红壤上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两个阶段,8小时以左右能达到吸附平衡。在快速吸附阶段,吸附率可达吸附平衡时的74.29%。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等温线为L型。影响分配的因素有pH、温度和Fe3+等。在pH偏碱性条件下吸附率较低;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较大;而加入Fe3+之后,2-氨基苯胂酸吸附量明显增加,且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变得更为显著,同时,吸附量与pH的关系发生变化。2-氨基苯胂酸在沉积物上10小时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在平衡前,吸附量一直缓慢上升。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等温线呈L型。影响分配的因素有pH、温度、沉积物有机质和Fe3+等,在pH偏酸性条件下吸附率较低,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很小;沉积物有机质对吸附始终起决定性作用;加入Fe3+之后,2-氨基苯胂酸的吸附量增加,且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变得更为显著,同时,吸附量与pH的关系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