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萌生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萌生在植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木本植物中是维持树木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保证种群及群落的持续与稳定有重要意义。林业上利用萌生的原理、技术来指导经济性营林树种苗木的生产和管理,园林中,萌生的原理和技术被用于实现苗木的快速无性繁殖。常绿阔叶林在我国植被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国内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树木萌生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以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见的15个树种进行研究,包括:第一乔木层的黄牛奶树(Symplocos laurina)、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橄榄果杜英(Elaeocarpus duclouxii)、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润楠(Machilus nanmu)、第二乔木层的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四川红淡(Adinandra bockiana)、薄果猴欢喜(Sloanea leptocarp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第三乔木层的细枝柃(Eurya loguiana)、细萼连蕊茶(Camellia tsofuii)、茜树(Aidia cochinchinensis)、刺苞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分属于壳斗科、樟科、茶科、山矾科、杜英科、茜草科。采用野外调查与大田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研究15个树种的萌生能力及不同径级下各树种萌生能力的关系,环境条件(不同的生境条件及人类干扰)对树木萌生能力的影响,以揭示各树种的萌生特征。通过可控条件下的扦插实验,研究15个树种的扦插成活率和激素处理对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揭示各树种的萌生潜能。主要结论有:(1)树种之间的萌枝数和萌生率均表现出差异。光叶山矾、润楠、四川红淡、橄榄果杜英、细枝柃、刺苞米槠这6个种萌枝数和萌生率均较高(萌生率均大于50%,萌枝数均在5.00枝以上),说明它们具有较强的萌生能力;而茜树、四川山矾、薄果猴欢喜,这3个种的萌枝数和萌生率均较低,反映了它们较弱的萌生能力。(2)对15个树种来说,在不同径级下树木的萌枝数存在差异,各树种在0.5≤DBH<5cm径级的萌枝数均为最少;随着径级的增大平均萌枝数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同一树种在不同径级的萌生率也不同,大部分种类(12种)在0.5≤DBH<5cm径级的萌生率为最高,在DBH≥15cm径级仅有薯豆的萌生率最高,在5≤DBH<15cm径级细萼连蕊茶和栲树的萌生率最高,平均萌生率随径级的增加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环境条件(自然生境和人工干扰)会对树木的萌生能力产生影响。①生境能够对树木的萌枝数及萌生率产生影响,但树种之间有差异。生境A(青龙寨)中,6个种的萌生率为最高;生境B(杉木园)中分别有4个种的萌生率和4个种的萌枝数为最高;生境C(缙云村)中有8个种的萌枝数为最小,同时也有8个种的萌生率为最低;生境D(宝塔峰)中,6个种的萌枝数为最大。②对于大多数种来说人工干扰能提高其萌生能力(SN和SR提高的分别有10和11种),少数种反而降低(SN和SR分别为5和4种)。黄牛奶树的萌枝数和萌生率均降低,而四川山矾、光叶山矾、细枝柃、茜树、薄果猴欢喜、栲树、白毛新木姜子的萌枝数和萌生率均提高,可知人工干扰可降低黄牛奶树的萌生能力,可提高四川山矾、光叶山矾、细枝柃等7个种的萌生能力。(4)15个树种之间的萌生潜能存在差异。大多数种在实验CK下的扦插成活率要高于野外自然条件下的萌生率。此外,实验条件下扦插成活率与野外自然条件下的萌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94),即实验条件下萌生潜能大的树种在野外条件下往往也有很高的萌生率。使用NAA(200ppm)进行处理,8个种的成活率提高,7个种的成活率降低。不同激素及其不同的浓度也能够影响树木的萌生潜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