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与电迁移行为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898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电解质是一类具有可离解结构单元的高分子,具有高分子长链和小分子电解质电离的双重结构特征。因此,兼有高分子和电解质分子双重特性的特点,拥有普通高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特性,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尽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由于对聚电解质本身的基本性质还缺乏深刻的理解从而带来不少应用技术问题和难点,它们是目前高分子科学,特别是高分子物理学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聚电解质水溶液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聚电解质的状态,对其基本性质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其离解及电导对浓度的依赖性的性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在高分子溶液浓度分区的理论基础上,在一个很宽的浓度范围内,对聚丙烯酸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聚电解质大分子的这些性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   测量了在一个很宽的浓度范围里三个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在水溶液中的pH值,得到了以下结论:   1.大分子聚酸水溶液的离解行为有强烈的浓度区域依赖性,中性高分子溶液的浓度分区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此一体系。   2.不同的构象,堆积状态,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及链连接性导致了不同浓度区域聚电解质的离解行为。在极稀溶液浓度区间,大分子以单链的形式存在,链的连接性是控制聚电解质离解的重要因素;而在亚浓溶液浓度区间,此效应消失,聚离子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对聚电解质溶液的离解起了重要作用。   3.在极稀溶液浓度区间,对应于链的连接性,单链的离解行为有分子量依赖性;而在亚浓溶液浓度区间的离解由于链间的作用与分子量无关。   4.根据热力学原理,结合中性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缔合概念,提出了用极稀和亚浓区域的两个离解常数和标度参数及动态接触浓度共5个参数来表征整个浓度区间的聚酸分子的离解行为的定量计算公式。   (二)   测量了不同中和度的聚丙烯酸一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在一个很宽的浓度范围内的酸度变化,得到如下结论:   1.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聚丙烯酸的电离和聚丙烯酸钠的水解对浓度及中和度具有依赖性。中和度为0.5~0.9的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酸钠盐水溶液以0.001mol/L为分界点,pH值先增大后减小,溶液先碱性后酸性。   2.建立了定量描述不同中和度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水溶液酸度与浓度及中和度关系的公式。   3.得到了一种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聚电解质缓冲溶液体系,通过计算得到,并经过实验验证了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在中和度α=0.3时,溶液在C<0.001mol/L的浓度区间形成pH=6.25的缓冲溶液体系。当中和度α=0.96时,溶液的在C>0.001 mol/L的浓度区间形成pH=9.9的缓冲溶液体系。   (三)   利用浓度分区的概念重新审视了小分子羧酸的电导行为,得到以下结论:   1.小分子羧酸溶液的电导性质在一个较宽的浓度范围内也存在一个临界浓度,标志着羧酸分子开始相互接触穿插牵制,表现为其摩尔迁移速率的急剧下降。   2.提出了一个包含临界浓度校正项的摩尔迁移速率公式,一个较宽的浓度范围内的羧酸溶液的电导性质得到了较好的描述。   3.利用临界浓度的定义,水合离子“水壳”的几何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导数据计算小分子羧酸在水溶液中的水合数简便方法。   (四)   测量了在一个很宽的浓度范围里三个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在水溶液中的电导值,得到了以下结论:   1.聚丙烯酸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及摩尔迁移速率均对浓度有一定的依赖性。   2.分子量对聚丙烯酸溶液的摩尔迁移速率有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减小,直至消失。   3.链的连接性是控制聚丙烯酸离解及产生电导率的重要因素,聚离子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对聚丙烯酸溶液的电导率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4.用电导测量得到与pH测量相类似的结论,即中性高分子溶液的分成不同浓度区域的一般规则也能应用到聚电解质溶液。利用此浓度分区理论,分别分析不同区域电导行为的性质,结合团簇理论,能够用一个公式定量计算聚丙烯酸电迁移性质。   (五)   测量了15-40℃之间壳聚糖1%乙酸溶液从极稀至稀溶液区间的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得到如下的结果:   1.壳聚糖的1%乙酸溶液可以利用新的粘度界面效应的理论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相应的粘度参数说明,其溶液特性黏数较大,分子链间不发生缔和而形成团簇,并且在界面发生吸附。   2.溶液在稀浓度区间出现的比浓增比浓度曲线的下弯现象是由于分子链刚硬,体系粘度较大,掩盖了吸附效应所造成的3.壳聚糖分子链在毛细管壁上吸附有温度依赖性,这主要是由于分子链内的氢键结构本身及其在毛细管壁上的吸附形态随温度而改变的结果。  
其他文献
对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细胞生物学家面临的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我们应用正向化学生物学的策略,构建了表达高尔基体特殊标记p58的绿色荧光蛋白的稳定细胞株H4-p58-
201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黄鸿翔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南非金山大学招聘一名来自中国的动物保护调查员,去非洲做象牙、犀牛角贸易的调查报道,黄鸿翔对非洲大草原向往已久,他欣然发出申请,当与对方对话后,他才知道为什么他们指定要一名来自中国的调查员,因为中国人的面孔更容易消除那些不法分子的戒备心。  “我们会全力保护调查员的人身安全,但不能百分百保证不会有意外发生,你以后要面对的是荷
期刊
国人历来对山水有着无可比拟的崇拜与敬畏,认为浩瀚的宇宙中蕴涵着无限奥妙,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水画这种以自然山川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不但表现了丰富多
近年来,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微纳流控芯片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以离子浓度极化效应(ICP)为基础,微纳流控芯片可以对荷电组分进行浓集,这成为微量低浓度生化样品分析的一条解决途径;蛋白质和DNA是生化样品中最重要的两种生物大分子,但是目前对蛋白质浓集的研究远远多于对DNA浓集的研究,本文对DNA在微纳界面上的浓集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对纳流控浓集的最新进展、浓集方式以及浓集速率等进行了
本论文结合抗氧剂330的传统合成技术和现代绿色化学思想和手段,基于离子液体的特殊优点如无挥发性,无污染,性质可调等优点,制备了N-烷基磺酸吡啶型酸性离子液体[N-C4H8SO3HPyl]+X
中西方美术都属于造型艺术,只是由于地域文化差别,千百年来这种传承的特点,导致中西方有共同之处,也有大的差异。通过个案对照研究,我们能够更好的发现艺术中特别有趣的现象
Fe3O4是最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如信息储存材料,腐蚀调控及非均相催化。其中最具代表的是Fe3O4可作为水煤气(WGS)变换反应的催化剂。而在Fis
第一章: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新奇的性质,成为材料学研究的新的热点。纳米贵金属材料中银纳米由于制备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方法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本章
英语书面表达是基于一定表达素材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其丰富的背景素材是英语写作的重要基础。从学生熟悉的学习资源中探寻相关写作教学的策略,能使学生将自我学习和认知感悟过程转化为自主实践的表达运用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开阔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底蕴。建立在丰富资源优化前提下的写作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写作基本规则,灵活运用好语言素材,不断提高自身书面表达准确性和语用技能水平。  一、拓宽教材
本工作与“清洁能源”主题相关。燃料油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其他非道路燃料。其中,汽油和柴油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日趋苛刻的燃油规范要求下,燃料中的硫化物、氮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