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企业由于现金流断流而面临破产窘境的案例层出不穷,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得以幸存的企业同样面临着现金流短缺、周转缓慢、价值毁损甚至现金流断流的风险。由此可见,现金流在企业持续运营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金流运转是否流畅直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找到现金流断流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既能在理论上丰富现金流的相关研究,又能在实践中给予企业支持与帮助,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导致企业现金流断流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宏观环境的冲击以及企业内部因素导致的管理漏洞,如盲目扩张、投资失误、随意担保、非正常关联交易、制衡机制缺失、违规运作等,而这些原因仅仅是企业现金流断流的表层原因,导致上述行为发生的本质原因才是我们需要探究的根本。我们注意到,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出现现金流断流甚至“老板跑路”现象的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这是偶然还是必然,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现金流风险是否更高,产权性质是否对现金流断流的风险造成影响,外部环境是否能够对产权性质和现金流断流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产权性质、金融生态环境两个角度,研究其对企业现金流断流的影响,首先对产权性质、金融生态环境对现金流断流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用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5704个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首先检验产权性质和金融生态环境分别对企业现金流断流的影响;其次将样本分为两组,分别为民营企业组和国有企业组,综合分析产权性质与金融生态环境两个因素对企业现金流断流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现金流运行状况更加健康,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整体比较好,在较为公平的外部环境下,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所面临的现金流断流风险更低。当企业处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时,其现金流运转更加健康,所面临的现金流断流风险较低。民营企业现金流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于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