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菌与耐酸菌选育及其在重金属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53119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重要产物,其中重金属污泥污染重、处理难度大、处置成本高,是污泥处理行业中的重要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对我国碳中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皮革生产量是全球第一,每年产生大量的制革污泥污染,而铬是有毒金属,是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要元素。因此,对制革污泥的处理是制革污水有效处理的关键步骤,将为制革行业污水处理提供重要保障,对重金属铬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近年来新兴的生物淋滤(Bioleaching)技术因其具备绿色低碳、可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等特点,解决了焚烧和填埋等传统污泥处置方法易造成土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污泥处理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生物淋滤技术是利用嗜酸性硫杆菌的重金属浸出能力处置污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生物淋滤是一个嗜酸性硫杆菌发挥核心作用的多种混合菌群相互作用的过程,嗜酸性硫杆菌自养生长特点,很容易受到污泥性质影响,存在有机物抑制生长、浸出周期长等不足和难点,因此本研究围绕相关问题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嗜酸性硫杆菌属新种的分离及基因组分析为了丰富污泥淋滤中嗜酸性硫杆菌的菌群,从烟台酸性矿坑水中开展了菌株分离工作,成功发现了新种。矿样经富集筛选后鉴定出26株嗜酸性硫杆菌,其中YTS05菌株的系统发育、形态学描述以及生理生化分析显示,该菌为嗜酸性硫杆菌属的新种,建议命名为Acidithiobacillusyanwangming。对菌株YTS05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基因组大小为2,741,152 bp,G+C含量为58.71%,质粒大小为1,4321 bp,G+C含量为53.18%。将整合的基因组数据在KEGG、CAZy、COG等数据库进行了注释分析,分别注释到1932个、68个、2336个相关基因,并分析了菌株YTS05的硫氧化、双组分信号系统及分泌系统。2.嗜酸性硫杆菌混合菌群浸出制革污泥过程的研究利用筛选的菌株及实验室保藏的嗜酸性硫杆菌,构建了混合菌群(EMF),研究了 EMF浸出制革污泥过程中pH值、COD和浸出液中Cr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发现浸出过程pH值呈现先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趋势,在2天时达到最高,在第8天污泥pH降到2以下;在COD的检测中,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现象,推测主要是因为异养菌大量消耗污泥中的有机质导致COD下降,随后菌体死亡产生大量的遗体残骸导致COD增加;在Cr的浸出率方面,pH越小,Cr浸出率越大,最终浸出率达到90%以上。相关数据显示嗜酸性硫杆菌代谢的环境适应性和代谢产酸能力在整个浸出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直接影响浸出效果和效率,提升嗜酸性硫杆菌在污泥有机质环境中的生长适应性对污泥浸出具有重要意义。3.污泥浸出体系中异养耐酸酵母选育及关键菌株基因组研究为了降低污泥有机质环境对嗜酸性硫杆菌的限制作用,更好地发挥嗜酸性硫杆菌在污泥淋滤中的作用,开展了污泥浸出体系中耐酸异养菌的筛选工作,以通过异养、自养菌群协同,实现对污泥有机质的降解,提供嗜酸性硫杆菌生长适宜环境。在酸性污泥成功筛选鉴定到5株热带假丝酵母、4株胶红酵母和1株热带棕榈酵母等耐酸性酵母,分别对热带酵母和胶红酵母进行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LE),选育出可耐受pH 1.7的极端耐酸性菌株。在筛选的耐酸酵母中发现一株热带假丝酵母CBW-2,具有较好的温度适应范围(30~40℃),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采用Illumina Hiseq+PacBio测序技术对该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菌株基因组大小为14.8 Mb,GC含量为33.25%,重点分析了该菌的有机质代谢过程,相关结果为进一步系统应用提供背景知识。4.耐酸酵母与嗜酸性硫杆菌小分子有机物代谢协同研究系统开展了耐酸酵母与嗜酸性硫杆菌在小分子有机物存在下协同生长研究,以提高嗜酸性硫杆菌的有机质环境适应性。首先研究了乙酸、甲酸、丁酸、甲醇、葡萄糖和柠檬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对嗜酸性硫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乙酸、甲酸、丁酸完全抑制嗜酸性硫杆菌的生长,而甲醇、葡萄糖和柠檬酸对其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然后通过添加耐酸酵母,发现热带假丝酵母可以与自养菌协同生长,消耗其中的有机小分子酸,通过菌群的协同可以有效地解除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对嗜酸菌的抑制作用。根据菌株基因组信息,系统分析了小分子有机物抑制自养菌的原因,为构建自养与异养菌群的协同生长理论提供了知识基础。
其他文献
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针对发酵食品的风味形成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述,讨论了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常见的几种前处理方法,对液液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搅拌棒吸附萃取、薄膜固相微萃取以及衍生化的原理及特点进行比较,并系统总结了气相色谱技术在测定发酵谷类食品、发酵豆类食品、发酵蔬菜、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
[目的]生乳发酵试验,达到发酵终点时间长,需要等到发酵完成才能发现异常,使用溴甲酚紫法发酵能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颜色的改变提前直观的发现发酵过程异常。[方法]在煮沸冷却后的生乳中,加入4~5 mL母菌种和1.0 mL 0.1 g/L的溴甲酚紫指示剂,在温度为(45±1)℃的水浴锅中温育。[结果]温育2 h,样液的颜色随着发酵作用从蓝色变为黄色,即为正常发酵。[结论]此法能在发酵2 h时观察到发酵颜色变
提出问题是思考和探究的前提,问题是新知识与自身知识体系融合碰撞所产生的疑惑,只有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以及外化运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为学生创造更多提出问题的契机。
学位
南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其鲜明的城镇风貌,尤其是城镇色彩。喀什地区莎车县历史悠久,是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在2016年自治区"特色乡镇"建设运动下,莎车县编制荒地镇特色乡镇规划。其中,特色风貌是重要篇章。本规划通过对南疆小城镇传统城镇风貌特征研究,提取其色彩基底,将荒地镇塑造为能体现地域色彩特征的南疆小城镇。色彩规划在荒地镇城镇风貌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城镇发展轴、城镇生活轴、城镇核心、滨水
学位
“双碳”目标下,森林作为重要的经济资产和环境资产,在吸碳固碳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林业在减排中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特质。科普基地是开展林业科普工作的重要场所,文章简述了广东林业科普示范基地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广东林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网络流量分析和预测已经成为监控网络的关键。网络预测是捕捉网络流量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决定网络中发生的情况的过程。网络流量的分析和估计的准确性在实现网络服务质量(QoS)的保证方面越来越重要。研究通过将LSTM和ANFIS相结合的形式构建LSTM-ANFI模型,提高网络流量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STM-ANFI模型在网络流量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通过模型对比不难发现该模型优于单一的LSTM和单
美育自教育体系出现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美育内涵不断发生着改变,但其本质都是为了提高审美能力,发现美并进行美的创造。课本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物质材料,在以往设计过程中更加重视其内容的编撰,并被当作教学工具书使用,审美价值往往被忽略。随着国家政策对美育的不断重视以及我国教科书设计团队的不断探索,课本视觉设计的美学价值被发掘,从美育思路将各科课本视觉设计的审美性科学性提高,通过实例分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理论是一种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这个问题,学界一直存在大量争论。有些学者试图突破将“利己”—“利他”主义看作绝然对立的传统做法,并认为与其为亚里士多德贴上利己或利他的标签,不如更加明智地选择一种超越两者的简单二分的策略。该策略不仅能够搭建更为开放的空间,协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某些文本的不一致之处,而且还提醒读者最好采取更立体、更具层次的方式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理论。本研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