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聚氧乙烯醚、正己醇和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用四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同步水解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铽配合物为核、SiO2为外壳的核壳荧光纳米粒子。通过电镜、荧光光谱、荧光稳定性试验对纳米粒子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稀土配合物荧光纳米粒子为球形,且粒径小(约50nm)、分布均匀、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圆润,特别是所得的纳米粒子能有效地防止荧光物质的泄漏,同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兼容性,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稳定的生物标记物,在生物检测领域得到应用。 其次,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纳米SiO2及磁性纳米Fe3O4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表面改性,改性后纳米粒子与铽配合物具有较强的偶合能力。同时,继续在复合纳米表面再包裹一层SiO2,稀土离子进入这种核壳复合型的纳米结构后,铽配合物的稳定性受环境影响明显减小,可以有效防止稀土离子与配体的离解。从而可以通过对纳米粒子离心分离或磁性分离而达到对稀土离子进行快速分离和富集的目的。实验显示,用此方法富集后,对于铽离子的检测限较传统荧光分析方法降低了两个数量级,可以达到10-9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