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民作为水库建设的必然产物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成为制约水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普遍重视,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移民实行外迁。因此,建立一套外迁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移民是否能安居乐业,而且直接关系到水库建设的成败。目前,对移民安置区选择的研究只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以及未反映地方政府和移民意愿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以乡(镇)和村为评价单元建立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移民、专家的意见,为移民安置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对目前常用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和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本身的特点分析基础上,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和模糊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乡(镇)、村进行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同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移民安置实践出发,初拟了乡、村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移民专家、地方政府、移民代表共计30位对初选的评价指标进行调查,并用特尔菲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五级评判,并利用均值、差异系数和满意度三个统计量对其统计分析,筛选出被普遍认可的评价指标,再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确立了乡(镇)、村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这过程了解专家、地方政府、移民在选择移民安置区时各自的侧重点。最后,以天全县为例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可知,极限条件法缺乏对各项因子的全面分析,经验指数和法有比较明显的丰观随意性,回归分析法过于简化了实际中的相关关系,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新方法目前在适宜性评价用在尚未成熟,模糊数学方法在适宜性评价方面应用较多且很成熟。移民安置区的适宜性评价涉及到的各种因素是一个多系统、多目标的综合体系,其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目标与目标之间的不确定性是一个模糊问题,因此,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宜采用模糊数学方法。(2)通过问卷调查和特尔菲法评价结果可知,乡(镇)一级移民安置区的评价指标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条件、人均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等10个指标;村一级移民安置区从生产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四方面构建,主要包括人均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生产道路便利度、灌溉设施完善度等16个指标;在移民安置区选择中,地方政府主要关注移民安全、社会稳定、移民搬迁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移民主要关注生产条件、教育医疗条件、区位条件,专家主要关注当地是否有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条件。(3)验证结果表明:天全县乡一级移民安置区可划分为四大类,其中城厢和始阳镇为第一类,梅岭等乡镇为第二类,新场等乡镇为第三类,青石等乡镇为第四类;村一级移民安置区新民村条件最好,兴中村最差。(4)正在实施的瀑布沟水电站移民都安置在一、二、三类乡镇中,只有老场乡、仁义乡未安置移民,即将在天全县实施的大岗山水电站移民应优先考虑这两个乡镇。对于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建议如下:针对城镇移民的特点开展城镇移民安置区选择研究;二是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简洁的移民安置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以及如何使评价方法在对于移民安置区优化的应用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