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城镇化驱动力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结构都面临转型。城镇化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还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十八大已将城镇化发展列入国家战略计划,成为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偏向大中城市,而大部分大中城市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病,县域城镇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角色,受工业化污染较小,农村人口转移成本较低,经济发展潜力大,对吸纳农村人口有重要意义。面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当认真总结发展经验,认识现状,在科学预测城镇化未来发展态势的前提之下,抓住发展机会,探索符合我国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论文将昆山、长沙、双流三个县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索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为主要目的,通过文献疏理建立城镇化动力因子:经济发展水平----人均 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乡收入比,搜集1990~2012年相应的面板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各个动力因子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趋势,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人均GDP是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首要因素。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所以在早期人均GDP对中西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影响比东部小,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后期中西部经济发展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就超过了东部地区。  第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政府干预作用的力度,从长期来看,它对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的县域城镇化发展起抑制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政府行政干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县域城镇化起促进作用。  第三,县域城镇化发展是城乡差距的扩大格兰杰原因,城乡差距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工业发展是长期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东部工业化起步早,对县域城镇化起平稳促进的态势,中西部工业起步较晚,在早期对县域城镇化起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逐渐变小,归于平稳。  最后,针对制度、城镇规划和产业发展提出县域城镇化的参考发展意见。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发展规划已逐步成为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模式;为了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有效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作为一种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短期授信模式,近年来受到我国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青睐,发展迅速。该种授信模式一方面可以为供应链上相对
王夫之曾为他停留过的居所一一赋诗(或词),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之某个时期的心境.《女冠子·卖姜词》是他为姜斋草堂所赋,我们可以从这首词中看到他定居船山草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