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乳鼠离体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研究为新生儿或婴幼儿麻醉中丙泊酚浓度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取出生7天的乳鼠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至72小时用阿糖胞苷培养基换液一次,抑制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生长,以后每2天全换液一次,体外培养至第7天,随机分为7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丙泊酚药物处理组,分为B1,B2,B3组;C组:脂肪乳处理对照组,分为C1,C2,C3组。A组培养至第7天,继续换液培养24小时。药物处理:SD乳鼠脑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至第7天,B1,B2,B3组分别用含丙泊酚4ug/ml,8ug/ml,12ug/ml的培养基换液处理,继续培养24小时。脂肪乳处理:SD乳鼠脑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至第7天,C1,C2,C3组分别用含与B1,B2,B3组药物等体积的脂肪乳的培养基换液处理,继续培养24小时。指标的测定:HE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通过MTT(神经细胞存活率)、LDH(乳酸脱氢酶漏出率)观察神经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损伤情况;通过Caspase-3表达的测定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器的变化。  结果:  1.丙泊酚作用24小时后,细胞存活率:与A组相比较,B1、B2、B3组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B1、B2组(p<0.05),其中B3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C组细胞存活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1、C2、C3组间相比较细胞存活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细胞相比较,B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B1、B2组(p<0.05),其中B3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  2.LDH、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A组相比较,B1、B2、B3组呈浓度依赖性增加,B1、B2组(p<0.05),其中B3组显著增加(P<0.01);C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B组均增加,B1、B2组(p<0.05)其中B3组显著增加(P<0.01)。  3.HE染色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变化:A组和C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胞体饱满较大且轴突清晰,有明显细胞核,胞质透亮且折光性强有明显的立体感。B组神经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其中B3组细胞受损明显,可见部分细胞胞体明显缩小,突起皱缩减少甚至消失,折光性减弱,细胞核破碎或核固缩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固缩,边集,甚至形成核碎片等细胞凋亡的特征。  4.透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A组和C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B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期中B3组可见较多细胞出现染色质溶解、边集,核膜出现溶解、断裂,细胞膜破裂,胞浆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出现严重肿胀,嵴消失,呈空泡样或固缩,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  结论:  1.丙泊酚可抑制乳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促进其凋亡,且抑制细胞存活和促进凋亡的程度与浓度有关;  2.高浓度丙泊酚降低乳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存活力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明显,本实验结果为新生儿或婴幼儿临床麻醉中丙泊酚使用浓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身体写作”可以说是1990年代以来最引人注意的文学现象之一。透过围绕“身体写作”的论争,可以发现,新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念既体现了进步与开放的一面,也流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研究乳腺组织非线性变形在超声弹性成像中的影响。  方法:  (1)正常乳腺组织非线性变形的研究  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来源于北京
近代中国,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晚晴小说产生了全局性的辐射作用,其作品《新中国未来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新小说”的开篇之作,不仅填补了中国小说类型的空白,其中技巧
目的:初步了解钙蛋白酶-5(Cal pain-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  方法:以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生殖中心就诊的61例PCOS患者和70例正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作品之一。著名翻译家傅雷称赞其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金锁记》呈现出的是一种悲剧美,一方面有赖于张爱玲的出身,她出生于官宦世家,有着良
陶诗以古朴平淡著称,但未被与他同时代的人欣赏,直到很久以后才慢慢被人理解,清朝著名诗人王士祯就将陶渊明列为神韵诗的重要作家。本文讨论了王士祯提倡的神韵与陶诗的质朴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这本巨作中沈从文先生以恬静淡然的笔风,散文小品的笔调如写诗作画般描绘出湘西边城的风光,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心境。
金庸笔下的女性一般都重情,唯有康敏一人例外,康敏正是一个“被蔑视的女人”。康敏的悲剧来自于她的自恋,因此她受不了被忽视。本文就康敏的形象分析她的变态心理。 Jin Yon
莫言剧作《我们的荆轲》中塑造了另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荆轲”,不再赋予他大仁大义的悲壮色彩,而是将其进行现实化、世俗化地处理,变成一个“成长式”的荆轲,一个“常见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