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区域污染特征及其背景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M2.5污染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联防联控是解决其区域污染的必然选择。大气颗粒物区域背景是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的对象,受天气过程和边界层大气扩散条件、污染源排放、细颗粒物生成的物理化学过程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有关颗粒物区域背景的界定及评估方法十分欠缺。本研究基于颗粒物区域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对颗粒物区域背景的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基于相关分析及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分析水平方向上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空间模态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具有同步性。同时利用小波分析,确定了区域背景的污染周期,为6-10天。  利用相关分析、分歧系数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垂直方向上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昼夜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天气背景下的分布特征,研究局地污染和区域污染的差异。PM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化学组分的百分含量呈现出各自的特征,Mg、Ca、Cr、Mn、Fe、Ni、Cu、Zn、Pb、Na+、K+、Cl-等组分的百分含量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主要受到局地的影响较大,NH4+、NO3-和SO42-等组分的百分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主要受到区域的影响较大。与白天相比,在夜间垂直变化梯度更明显。夜间混合层为动态稳定层结,在混合层内外的污染物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结合气象数据,发现120m位于夜间混合层高度的顶部。通过颗粒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垂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随着高度的增加,区域污染影响增大,尤其在夜间。  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及受体模型对垂直方向不同高度上PM2.5污染来源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天津市颗粒物污染受到区域污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西南方向及西北方向,在西南风控制的天气下颗粒物浓度较高,西北风控制的天气下颗粒物浓度低。从PM2.5来源的垂直分布来看,随着高度的增加,代表区域污染特征的二次粒子贡献升高,其他源类贡献下降。由此可知,随着高度增加,区域污染的影响随之增强,局地污染的影响随之减弱。  根据颗粒物浓度、组分及来源的垂直变化特征,颗粒物浓度变化的频谱特征及边界层大气扩散条件的垂直变化特征,认为夜间到达夜间混合层之上的某一观测高度的PM2.5质量浓度在6-10天周期波段的均值可作为PM2.5区域背景浓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安徽水利系统紧紧围绕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利支撑体系,推深做实水利“稳投资”要求,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保持水利建设投资高位运行,连续多年全省
期刊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器和传感器等领域的一类薄膜材料,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超过80%,电阻率一般在10-3Ω·cm以下。锡掺杂氧
本文提出了将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注塑成形过程当中,再加上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缩短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实现了注塑成形过程中温度、
广泛深入调研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水利一体化发展新思路rn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和发展“引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的腾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期刊
湖泊富营养化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太湖的水华优势种群大多为蓝藻,故称为蓝藻水华。蓝藻水华的“暴发”是表观现象,其前
本文利用水热、溶剂热等液相法,在低温下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制备了不同尺寸和形貌的Bi2S3、CdS和ZnS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利用XRD、TEM、SAED等测试手段对每一种材料进行了表征和
本文采用自制的膜性能评价装置,首先探讨了温度、压力、回收率、pH等因素对超低压膜饮用水深度处理分离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增加,膜通量相应增加,阳离子和NP
随着施工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可作业施工区域面积也在扩大.道路桥梁作为重要交通承载结构,其使用性能的稳定性也将影响到城市间物资交流频次.受到前期调研不足、设计方案适用性
由于技术的发展锅炉和压力容器中出现了承受压力的角焊缝,标准规定对这种角焊缝必须进行检测.由于角焊缝检测时受到空间拘束、焊脚等的影响,尤其是薄板角焊缝,采用X射线探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