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将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前与中期治疗后(四周期化疗后)的超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并将超声参数与PET-C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超声参数对中期疗效的评估效能,寻找能够有效评估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期疗效的超声参数。方法:选取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明确病理分型,在治疗前及四周期化疗后分别两次行常规超声(包含二维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超微血管显像及PET-CT检查,前后两次记录同一目标淋巴结的以下参数:二维灰阶超声测得最大径(L),彩多普勒超声测得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后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记录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rea),超微血管显像测得血管指数(VI),PET-CT测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四周期化疗后临床评估中期疗效,分别依据疗效评估结果及病理分型分为缓解组(OR)与未缓解组(NR)、侵袭性淋巴瘤(包含侵袭性淋巴瘤与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与惰性淋巴瘤,将OR与NR组上述超声参数进行组内前后对比,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参数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OR组与NR组治疗前后超声参数变化值及变化百分比,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两组间哪些参数具有统计学差异,选取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并确定最佳临界值,分析各参数的评估效能;将侵袭性淋巴瘤与惰性淋巴瘤治疗前后的超声参数进行组间对比,将两组的超声参数变化百分比分别与PET-CT参数SUVmax变化百分比(△SUVmax%)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Person’s相关分析,分组讨论各超声参数变化百分比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1、OR组治疗后淋巴结最大径(L)显著缩小(P<0.05),NR组治疗前后L无明显差异。OR组治疗前后TPP、PI、Area、V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PI、Area、VI均呈下降趋势,TPP呈增大趋势,治疗前后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组TPP、PI、Area、VI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变化趋势亦同OR组,PI、Area、VI呈下降趋势,TPP呈上升趋势,治疗前后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OR与NR两组△PI、△Area、△VI、△PI%、△Area%、△V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组治疗前后PI、Area、VI的变化较NR组更显著,两组间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显示△PI%、△VI%为评估治疗效果的较好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0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5.77%、37.8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4%、81.8%;83.9%,72.7%。4、侵袭性淋巴瘤中,△PI%与△SUVmax%呈高度正相关(r=0.802;p=0.000),△Area%、△VI%与△SUVmax%呈中度正相关(r=0.407,0.513;p=0.002,0.000),余参数与△SUVmax%无相关性;惰性淋巴瘤中,各参数与△SUVmax%均无相关性。结论:1、CEUS、SMI能够提供多个评估非霍奇金淋巴结中期疗效的半定量参数,其中△PI%与△VI%是评估疗效的较好指标,超声参数变化百分比的评估效能优于同一参数变化值的评估效能。2、侵袭性淋巴瘤中,多个超声参数变化程度与PET-CT中SUVmax变化程度中-高度正相关;惰性淋巴瘤中,通过超声参数的变化程度来预测SUVmax变化程度的价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