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术后放疗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探讨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60例,临床分期(IB期~IIA期),手术方式为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选择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患者30例,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y,CRT)患者30例。调强放疗采用6MV-X线7野照射,处方剂量为45Gy/1.8Gy/f/25f,常规放疗采用6MV-X线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处方剂量为45Gy/1.8Gy/f/25f。两组患者后装治疗方案相同,参照点:阴道粘膜下5mm,总剂量20Gy;同步增敏化疗方案相同:顺铂40mg/㎡静脉滴注,每周一次,疗程6-8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急性胃肠道反应、膀胱反应、血液学毒性,放疗后直肠、膀胱的晚期放射反应及1年、2年、3年生存率及3年复发转移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CRT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7%、90%、83.3%;IMRT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9%、86.7%,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的复发转移率CRT组及IMRT组分别为20%和16.7%,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放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90%、80%,均以I-II度为主,两组比较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1-2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6.7%(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6.7%(P<0.05),晚期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33.3%、13.3%(P<0.05),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26.7%、6.7%(P<0.05),两组之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围绝经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体外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替代常规放疗,不影响患者近期疗效,但能明显降低放疗的毒性反应,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型,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角色分工也相应变化。如果拿一艘大船来比喻社会,那么党委、政府就是"掌舵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则是"撑船人"
从污水处理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到36株可将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成(S)-乳酸乙酯的菌株,经多次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酵母菌BTY18-6.以BTY18-6的静息细胞为催化
漆艺"识文"和"隐起"在《髹饰录》中是分别归属于"阳识"门和"堆起"门的两项不同工艺,而在当今相关文献中却存在不分彼此的混淆现象,这种现象也涉及到"阳识"门中的"堆漆"工艺。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
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进行,是畜牧业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介绍了我国当前动物疫病防控现状: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基层防疫人员老龄化,动物强制扑
现代中国漆画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发展壮大,至今仍处于初期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漆画艺术面临了各种艺术思潮观念的浸染,不同艺术形式的代入与融合,以及科技
作为法治慈善和依法管理的重要手段,慈善法设定了大量执法性规定。为此,借慈善法实施的契机,顺势而为,建议组建民政综合执法队伍,成立相应执法机构,以慈善法相关执法工作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