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人参锈病菌,对本实验室现有的七个放线菌株进行筛选,选出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1A,然后从抑菌活性测定、发酵条件优化、活性组分提取、粗品理化性质及活性成分官能团的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抑菌圈法,对7个放线菌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结果表明有6个菌株对人参锈腐菌具有颉颃作用,其中菌株1A的抑菌活性最好。菌株1A的发酵液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大斑病菌(Exerohilum 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mum)、蕃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ldes)、禾草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比较了7种发酵培养基对菌株1A产素的影响,初步确定适合的培养基G;对菌株1A发酵条件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和葡萄糖、大豆粉和酵母粉复合使用是菌株lA发酵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加入无机盐,可以促进菌株1A产素。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最优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大豆粉2(%),酵母粉0.3(%),KH2PO40.1(%),CaCO30.3(%),NaCl 0.1(%),最佳培养条件为种龄28h、接种量6%、装液量为3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60h、摇床转速200rpm、发酵温度28℃、pH 7。对菌株1A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酸处理法和有机溶剂处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溶剂处理法不仅沉淀较为完全,而且有效成分的活性丧失比率小,因此将有机溶剂沉淀法做为本试验的预处理方法。采用溶媒萃取法,收集其有机相,通过减压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得到黄色的粗品(暂定名为TS08)。比较粗品氯仿饱和溶液与原发酵液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粗品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TS08对紫外、高温、低温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层析试验结果表明TS08中的活性成分为中性物质,水溶性强,并且极性较大。利用显色反应判断该活性成分中可能含有不饱和键。采用特征性官能团反证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活性成分不是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可能是糖或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