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元一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期。元代以“宗唐溯晋”为旨归的复古运动,使得元代法书鉴藏活动更加彰显出其时代属性与特点。因此,无论是从书法史亦或鉴藏史的角度,元代士人法书鉴藏都是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元代书法复古的史学视角,以元代士人阶层为考察对象,借助元代正史、别史、元人诗文集、文人笔记,以及明、清书画著录文献、历代刻帖等,重点论述该群体法书鉴藏活动的特点以及与元代书法复古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对以杭州、大都为中心的鉴藏圈鉴藏风气及相关鉴藏人物的考察,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晋唐法帖在元代引起的鉴藏热潮,元人晋唐法书题跋中所反映出的复古观念及其演进特点等。宋末元初的杭州是当时江南乃至全国的法书鉴藏重镇,大批喜好鉴藏的南北方官吏和宋金遗民聚集于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赵孟頫、鲜于枢为核心的庞大鉴藏群体。他们通过雅集、互访、交游、买卖等活动方式,促进了晋唐法书的流通与鉴藏风气的兴起,开启了宗唐溯晋复古思潮的先声。元代中后期,北方大都法书鉴藏中心的地位愈发凸显。精书擅鉴的馆阁文人成为大都鉴藏圈的主体,法书鉴藏成为君臣之间、不同民族、阶层的文士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媒介。崇慕晋唐的鉴藏风气体现了复古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影响。文宗、顺帝对于法书鉴藏的热衷以及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的设立,极大促进了法书鉴藏风气的兴盛。元末明初江南苏杭等地为喜好鉴藏的隐逸之士提供了一方沃土,鉴藏品味在复古的主基调下趋向多元。元代士人对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保母志》等珍贵晋唐法书的鉴藏热潮,既是元代法书鉴藏蓬勃发展及鉴藏观念的真实写照,也是复古思想的生动体现。真实反映出不同时期、身份、阶层、地域、种族的元代士人的鉴赏态度与观念,及其背后所寓含的政治、文化、伦理等因素。法书题跋是元代士人法书鉴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蔚为大观。具有察本体、明流变、辨真伪等重要的书史价值,同时生动客观地反映出元人的临古学古观念,体现出元人对晋韵唐风从理解、接受到认同、推崇的渐变过程。元代士人的书法复古与法书鉴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法书鉴藏为书法复古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保障,激发了复古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复古运动则极大地促进鉴藏风气的兴起、繁盛和鉴藏品味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