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要病因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期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观察中医药治疗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要病因的慢性肾衰竭疗效,为慢性肾衰竭的虚、实辨证提供科学依据,观察在中医药治疗下不同程度血压和不同程度蛋白尿的肾功进展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五科住院及门诊诊治的,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较为完整的病历资料。应用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病历资料进行严格筛选。记录并观察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辨证分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肌酐、尿蛋白,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4例CKD3期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上升,Scr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肌酐倒数(1/Scr)与治疗时间的回归斜率b值(0.00001778)>0。2.各证型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Scr均下降,eGFR均上升,其中脾肾气虚证组和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组Scr、eGFR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中斜率b≥0者所占比例分别为湿浊内蕴证55.6%,瘀血内停证64.3%,湿热伤阴证58.3%,脾肾气虚证75%,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71.4%。湿浊内蕴证、瘀血内停证、湿热伤阴证、脾肾气虚证及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肌酐倒数(1/Scr)与治疗时间的回归斜率b值均>0。3.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Scr均下降,eGFR均上升,尿蛋白+组和尿蛋白++组治疗前后Scr、eGF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组治疗前后Scr、eGF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蛋白尿组中斜率b≥0者所占比例分别为尿蛋白+组92.3%,尿蛋白++组69.2%,尿蛋白+++组50%。尿蛋白+组,尿蛋白++组肌酐倒数(1/Scr)与治疗时间的回归斜率b值均>0。尿蛋白+++组肌酐倒数(1/Scr)与治疗时间的回归斜率b值<0。4.治疗前后血压<130/80mmHg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cr下降,eGFR上升,治疗前后Scr、eGF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130/80mmHg组治疗前后Scr、eGF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血压组中斜率b≥0者所占比例分别为血压≥130/80mmHg组60.4%,血压<130/80mmHg组72.2%。血压<130/80mmHg组肌酐倒数(1/Scr)与治疗时间的回归斜率b值>0。血压≥130/80mmHg组肌酐倒数(1/Scr)与治疗时间的直线回归斜率b值<0。结论:1.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一定程度降低血肌酐,提高肾小球滤过率。2.慢性肾衰早期脾肾气虚证和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疗效优于其他证型。3.中医药辨证治疗下有效控制蛋白尿、血压对有益于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