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员行为识别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驾驶员行为识别,是指识别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的异常行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识别驾驶员行为并进行告警具有着重要意义和广泛需求。但是,目前这方面的商用产品以及学术研究都相对较少,且大部分都局限于疲劳驾驶的识别。本文基于车载单摄像头视频监控系统,将深度神经网络运用于驾驶员行为识别任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员行为识别及告警系统。对驾驶员行为包括打哈欠、打盹、抽烟和打电话这四种不安全或不文明的驾驶行为进行实时识别。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工作:1.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员行为识别算法模型,通过单张图像,对驾驶员的四种行为进行分类。使用了MTCNN人脸检测网络提取人脸局部与全局特征,并通过深度残差神经网络ResNet识别驾驶员行为,该算法对四种行为都可以达到97%及以上的正确率;2.针对低功耗计算场景,通过简化网络结构、大幅度优化了模型的运行效率,减少了分类网络的计算量。为了优化模型简化带来的正确率与泛化能力下降,使用CoordConv将位置信息引入模型,以及使用模型压缩领域的知识蒸馏技术训练网络,使模型对四种行为分类依然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4%;3.使用图像序列的处理方法处理驾驶员行为识别问题,在行为识别模型中引入上下文信息,提升轻量化模型的正确率以及泛化能力。基于此思路尝试了两种做法,一种是基于循环神经网络LSTM结构提取图像序列的序列特征,另一种是将多张图像直接作为网络输入。实验证明,这两种改进方法都比基于单张图像的方法具有更好的表现。真实的车载场景数据下的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驾驶员行为识别算法模型有着良好的准确率表现。配合车载实时告警系统,该驾驶员行为算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且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用分光光度法在293.2~308.2K区间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高碘酸根)合镍?酸根(DPN)氧化α-丙二醇(α-P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DPN为准一级,对α-PG为正分数级
罗丹明b,俗称花粉红,也被叫做玫瑰红B,或者碱性玫瑰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十分鲜艳的红色染料。经常被一些商贩用在食品中作为苏丹红的代替品,其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对于痕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40L浓度的影响,并探究其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的作用。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
在中国脑卒中(Stroke)已经是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发病率每年都在以6%的增长速度增长。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aemic Stroke,IS)患者占主要部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反映主要由皮层锥体细胞的树突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引起的细胞外电流变化。EEG对脑缺血的检测非常敏感,因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常伴随着EEG的异常变化。基于EEG的缺血
摘要:本文基于对光伏发电项目的了解,对其整体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以项目风险评价的目的和原则为基准,针对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建立健全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总体规划,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光伏发电;项目评价;风险控制  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市场竞争中重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