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到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把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市场作为基础作用,政府发挥其引导辅助作用,在市场作用无法达到自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其主动的干预或间接的引导来补充市场调节的作用,从而起到促进或阻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市场机制虽然有其独特的运行的优势,但其优势的发挥需要具备一定的制度前提,政府即充当制度保障的角色。为了使得市场更好的适应并调节产业结构,政府需不断对市场体系进行完善,增进市场机能,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投资补贴或引导投资于需要鼓励和发展的产业,从而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因此,系统详细的研究财政支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并在深入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财政支出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的财政支出对产业调整的效应,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梳理分析,重点关注了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论和抑制论相关文献。在厘清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梳理分析财政支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机理;其次,全面考察了我国分区域财政支出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总结财政支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继而,理论阐述了财政支出分别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效应,据此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选取我国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层面和分区域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面板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基本结论是:(1)对于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从全国来看,财政支出对我国产业结构偏度的系数显著为正,即财政支出的增加使得产业结构偏度增大;就东、中、西部分地区而言,除中部不显著外,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偏度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即全国与东中西地区表现出一致的效果,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财政支出对西部的产业合理化影响力度最大,东部次之;(2)对于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全国地区与分地区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在全国和东、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的系数显著为正,即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支出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效应较大,西部则较小。但在中部地区,却表现出相反的效应,即财政支出显著不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最后,基于理论研究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支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