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散见于古今医案专著、临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大承气汤医案,挖掘其临床应用规律、用量及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地运用大承气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医案专著、临床经验专著622种、公开出版的期刊杂志150种,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大承气汤医案,建立古今医案大承气汤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规范、预处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提取辨病、辨证、用药、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信息。结果:(1)在500例大承气汤医案中,涉及中医病名81种,频率最高的前三位病名为腹痛病、阳明腑实证、中风病;涉及西医病名83种,频率最高的前三位病名为肠梗阻、脑血管病证、菌痢。出现主症206种,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主症为大便秘结、腹痛、发热。(2)在大承气汤医案中出现加味药物225种,共2910味次,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药物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其中具体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前3位为生甘草(148次)、莱菔子(117次)、桃仁(114次)。(3)大承气汤原方药量统计众数分别为:大黄15g,厚朴10g,芒硝10g,枳实10g,玄明粉10g,枳壳10g。(4)药量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①男性患者使用大承气汤频次大于女性患者,但原方药量差别不明显。②中年与青年患者使用大承气汤频次大于其它年龄段,童年患者在原方药量中众数最小,其余年龄段众数差别不明显。③大承气汤原方药量众数在不同地域没有明显差异。④大承气汤原方药量众数在不同季节差异性不大。(5)大承气汤医案煎药法中,运用“大黄后下”的266例,“芒硝冲服”的332例,服药法中,温服374例,灌肠47例。(6)在大承气汤医案总体疗效中,痊愈者126例,有效者355例,无效者12例,未交待疗效者7例。(7)在大承气汤医案第一次复诊情况中,仍按原方加减者113例,补虚法治疗者61例。结论:(1)大承气汤原方药物的常用剂量是:大黄15g,厚朴10g,枳实10g,芒硝10g。(2)临床医家运用大承气汤时,药量比例与《伤寒论》原文有明显差异。(3)加药味数对大承气汤原方药量有影响。(4)男性患者、中年与青年患者(18-65岁)使用大承气汤的频率较高。(5)除童年患者(0-6岁)使用大承气汤原方药量较小外,其余年龄段、性别、季节、地域等因素对大承气汤原方药量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