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相位解缠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数据处理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据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还是应用于提取地表变形信息,相位解缠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相位解缠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干涉高程或形变结果的精度。 目前,相位解缠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路径积分的相位解缠算法,这类算法以枝切法、mast-cut算法、flynn算法为代表;另一类算法是基于最小二乘求解的相位解缠算法,这类算法以基于DCT/FFT的最小二乘算法和pcg算法为代表。基于路径积分的相位解缠算法通过对相邻像元之间的相位差进行积分来实现相位解缠;而基于最小二乘的相位解缠算法通过使缠绕相位的梯度与真实相位的梯度差的平方和最小来实现绝对相位的恢复。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几种经典算法的原理,其次基于模拟数据比较了各种算法的解缠精度和效率。最后通过融合第一类算法中的枝切法和第二类算法中的基于DCT/FFF的最小二乘算法产生了一种新的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算法的解缠效果。 论文的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五章为实验的第一部分,这部分基于模拟的缠绕相位数据对各种算法的解缠时间效率与解缠精度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第六章为实验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分别基于模拟缠绕相位数据和上海地区的真实相位数据进行了枝切和最小二乘融合算法的相位解缠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