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痛与精神困顿——毕飞宇小说的人性书写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飞宇的人道主义书写体现在,坚持对生活进行无尽的追问,将人的生存境况精神际遇呈现于作品之中,不是为了求得解答,而是将生活的底色展现人前,用最朴素的方式让读者看到人性的可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命运的错位和扭曲的内心。让读者明白小说里面的人生离我们从来都不远,小说里的人物经历的我们也在经历,他们痛苦的我们也同样不能幸免。同时在也警醒我们该如何自救如何反省,应该如何在不断地深入探索中让人性复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毕飞宇小说中的人道主义书写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将毕飞宇对人的生存与精神困境的关注作为一条主线,串联起其作品中的作家对人的命运、人性的深邃和人际关系的多变等话题的全面思考,从而对毕飞宇这种深具人道主义关怀的创作实践进行分析与论述。  第一章主要论述人在错位命运中感受到的疼痛。从小说《平原》中女性人物的悲剧爱情这一角度进行切入,通过对那些失落的爱情和压抑情欲的解读,写出集权社会中极端意识形态与权力对人性的戕害,对人们命运的妨害。并通过对《推拿》中盲人按摩师对尊严感的坚定守护来探讨当今社会尊严感缺失带给人们的生存与精神困境。也对人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与社会现实错位的悲剧命运进行探讨,通过相应的作品分析展现出作家对人自由舒展的权力的积极捍卫。第二章主要是作家对于人性的关注与书写,对人性深处的挖掘与批判,探讨的是人性在权力高压下的变异,不加限制的权力会导致人性异化也是作家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的主题。本文也主要是通过对人性之恶这一话题探索,分析了作家对人性中残忍麻木一面的审视与批判,展现了作家对人性中固有的弱点进行反省的创作实践。同时也通过作家对小说人物人性被束缚的生存困境的书写,来探索人对于自由人生的思考与渴望,表达了作家对于人的舒展无法完成的关注。第三章则是主要是分析作家对现代化语境下,人际关系变异引发的人们的孤独寂寞境况的书写。通过对小说人物感受到的孤独寂寞与隔膜带来的疼痛的书写,对金钱至上的这种价值观的弊端与对人的损害的进行深刻反思。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甲骨学乃至古文献研究方法面临着一场由手工操作到自动化处理的变革.这场变革的瓶颈则在于古文学,特别是甲骨文字学的信息化革命,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文字的编码
中西文论关于文学鉴赏的主体性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中国文论中的赋诗断章、诗无达诂、以意逆志、知音、再创造等观点,以及西方文学接受理论的具体化、视界融合、期待视界、两极
潜在写作是当代中国文学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写作现象,即作家写作的在当时不是为了发表也无法发表的文学作品,其中不少提供了公开文学中缺少的艺术与精神质素。潜在写作与公开文
该文所指的"都市民间?即市民价值取向)是指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变革,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后,存在于现代都市中的一种文化空间.当个人化的写作消解了主
考察自然美同考察任何一个美学问题一样,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自然美既不等于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也不是人的移情的结果,更不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简单相加.自然美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美洛昔康均可使牛
佛教东渐,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至隋唐,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文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学术界对两者结合进行交叉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老舍初登文坛,但显露出幽默才能;成为著名作家后,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是老舍领域里
该文从理想话语的角度对文学进行阐释,是针对市场经济下文学迷失自我的现状提出的,旨在突出文学艺术追逐理想、升腾精神、高蹈现界的超越意识,突出文学话语的"应然"本质和启
该文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独特社会文化语境和诗歌"现代性"冲动的自身规律两个向度上出发,一方面力图梳理出西南联大诗歌现代性转变的轨迹,另一方面通过笔者对具体作品的阅读